第十四章

“嗯,1984年底我第一次来香港时,只有通过罗湖口岸才能入境。一座铁桥架在中英两侧的国界中央,铁桥大概百米长,走过这段距离,就离开社会主义的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殖民地了。”

“对啊!”戴希如梦初醒,“那时候香港还属于英国哪!”

李威连朝戴希瞥了一眼,用宽容无知孩童的口气说:“那时候更没有血拼自由行。”

戴希的脸红了红:“你来香港是探亲吗?”

“准确地说是来和父母团聚。那时候来香港就等于出国,审批的过程相当严格,我有直系亲属在港,符合申请要求,但即便如此通常也很费周折的。”

“那你来的过程顺利吗?”

“很顺利……”李威连的声音中出现小小的起伏,被戴希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的心随之一颤——为什么明明该是快慰的话,他却说得这样痛楚?

“经过那段铁桥的过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不过百米的距离,中国这一侧破败、阴森,解放军的边防兵表情严峻,目光里充满冷漠和警惕。但是往香港这侧而来,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一步步靠近,身着笔挺制服的香港警察面带笑容,举止规范有礼,从他们身后吹来的风中带着特别的清香。”

是的,风中的清香。即使在今天,只要深深呼吸,戴希还是能够清晰地闻到这股气息,那是来自辽阔海洋的自由之风,夹带着南国花果的繁盛和清新。

“入境时,要接受英国移民局官员的盘查。讯问我的那个英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粤语,因为绝大多数申请进入香港的大陆人是广东籍的,用粤语交流没有问题,可我不会说广东话。我急了,只好告诉他我会说英语。他好像很意外,但开始和我用英语交谈,没想到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当他问到入境表格上的英文姓名时,我说了和威连最谐音的william,这个英文名字是我从小看原版书时就特别喜欢的。他略微犹豫了一下,随后便微笑地填写起来,边写边说我是应该有个最地道的英文名字,因为他在香港移民局工作了二十年,我的英语是他见过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地道的。我也没太在意,直到几周后去办理证件,才发现我的英文名字在入境时被定成了‘william lee’,而不是像通常那样,从中文名字直接转成的粤语拼音……后来,确实有很多人在和我见面之前,光凭这个名字就把我当成了盎格鲁萨克森人。”

汽车沿着东区走廊平稳向前,大海始终在他们的左侧相伴,不离不弃。往事还在心头余韵袅袅,周围的灯光逐渐黯淡,不夜城的辉煌正在离他们而去。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灰暗,拥挤和嘈杂。

“戴希,我们现在经过的地区叫做北角,曾经是香港中下阶层人聚集的地方,有点像……上海的‘下只角’,这一片又是其中最差的区域。近年来虽然也有不少改观,还是可以看出破旧的迹象。”

戴希向着李威连那侧的车窗外望去,果然,林立的高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狭窄的街道和五六层高的长方形灰色楼房,装满铁栅的窗户好像一个又一个铁笼子,悬挂着在上海已很少能见到的窗式空调机,连夜色都遮盖不住外墙面的肮脏。

“我刚来香港时就是生活在这里,和我母亲一起,过了好几年。”

戴希没有说话,因为她懂得这时候什么都不应该问,也因为她的心感受到命运的重荷,变得沉甸甸的。

“想听音乐吗?”李威连突然问,他按下了cd机,“马上要进跨海隧道,到九龙后就离鲤鱼门不远了。”

肖邦的夜曲顿时充满了小小的空间,戴希的眼前一暗,隧道在前方无止境般地伸展开来,还好有肖邦,琴声轻柔化解了距离带来的巨大压力。重上地面之后,没过不久,星星点点的渔火在不远处闪耀,城市边缘的渔村就快到了。

鲤鱼门真热闹。

海风略带腥臭,近旁的海湾中渔船艘艘紧靠,整条街巷里摆满了海鲜摊,到处是讨价还价的粤语喧哗,听在戴希耳朵里简直和吵架差不多。原来这里的规矩是在沿街排开的摊位上买好海鲜,再拿到后面的酒家加工。当然也可以直接在酒家自己的陈列柜里挑选海鲜,交给厨房按照喜欢的口味烹制。或许是春节和周末的缘故,所有的摊位前都人头攒动,窄小的街道里拥挤不堪,食物香味中混杂着烟熏火燎气,从大大小小酒家敞开的门里散出。

李威连带着戴希径直来到一家店前,和老板像老朋友似地聊起来。戴希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就看见老板满脸红光地捞货、称重。戴希大致能认出澳洲大龙虾、老鼠斑、鲍鱼、大跳虾、海螺、扇贝……天哪!她吐了吐舌头,这么多够一大桌人吃了。

等到在桌前坐下,戴希好奇地问:“你和老板讲了那么久,都是讨价还价?”

“没有,我是在和他聊买马的事。”

“买马?”

“是啊,昨天香港刚跑完一场马,老板要和我比比谁买得好。当然是他胜过我了。”

戴希觉得不可思议:“你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玩这个?”

李威连微笑:“我没时间,也没兴趣。不过这样说可以哄得老板开心,比直接还价效果好。”

戴希正醍醐灌顶,突然“咚!”的一声,老板在桌子中央砸下一瓶红酒:“william!”他操着广东腔叫李威连的英文名字,嘴里又冒出一长串抑扬顿挫的粤语。

戴希看到李威连为难地摇摇头,她明白了,连忙说:“你喝酒吧,回去我可以开车。”

“你?”李威连很意外,“驾照带着吗?”

戴希拍拍挎包:“国际驾照,本来打算换成中国驾照的,不过回国后还没来得及办。”

李威连没有立即说话,但他惊喜的眼神让戴希非常开心,老板失望地嘟囔了句什么,正要抄起酒瓶,李威连一把将他的手推开了。

“今晚上我真的很想喝点酒。”李威连端着酒杯,还在犹豫不决,“戴希,香港是靠左行驶的,你能行吗?而且还不识路……”

戴希坚决地说:“没问题!只要你给我指路就行。”

“好吧!那就开回马哥孛罗,把车停在那里,反正明天早上也要从那里出发,我打车回四季。”李威连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看着戴希笑了,“我会喝醉的,到时候就全靠你了。”

“你应该不太容易喝醉吧?”戴希转了转眼珠。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怎么喝都不会醉。但假如心情好,就醉得特别快。”李威连说着又干了一杯。放下酒杯,他探手到怀里取出皮夹,递给戴希。

“拿着。”

“啊?”戴希糊涂了,今晚他是第二次把自己的皮夹交给她了。

李威连笑着给自己倒酒:“等会儿你负责结账,免得我乱给钱。”

“哦!”戴希连忙把皮夹装进挎包,“你和老板不是朋友么?他还会骗你?”

“无商不奸嘛……”

李威连的手机响起来。

“你好,宝贝!”他立即接起电话,神情突然变得前所未有的温柔,不停地微笑着。戴希垂下眼睛,听别人讲电话是不礼貌的,但是李威连动听的英语牵动着她的心绪。他挂掉电话,又喝了一杯酒,才对戴希说:“是我女儿isabella,她的武术表演获奖了,给我报喜呢。”

“武术?”

“你看。”李威连把手机拿到戴希面前,里面在放一段视频。戴希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穿着白色的练功服,像模像样地打着拳:“好可爱!这是什么拳?”

“据说是猴拳。”李威连说,“你看她像不像只小猴子?”“像!”

他们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我也不知道她怎么会喜欢上功夫的。”李威连冲着手机的屏幕叹气,“成天嚷着要当什么女侠……戴希,你猜猜isabella的中文名字是什么?”

“这个怎么猜啊……”戴希撅起嘴来。

“很好猜,和我们的名字一样。”

“和我们的名字一样?”戴希想了想,“唔,是不是……李贝拉?”

“你真的很聪明,戴希!”李威连又干了一杯,海鲜还没端上来,他已经把红酒喝掉小半瓶了。

“贝拉,这名字很好听啊。”

“我就是觉得,这名字听上去比较快乐。”李威连说,“另外,也是为了方便她的妈妈。”他的语调变得十分惆怅:“可惜我和isabella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我本来希望她能在我身边长大,在上海长大。但是katherine sean不喜欢中国,她只对香港还有些好感,对上海完全没有兴趣,而我却离不开上海……”

海鲜终于上桌了,李威连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喝酒。戴希第二次承受着他的目光吃东西,她并不觉得尴尬,心里却禁不住有些伤感。

“戴希,你是左撇子。”沉默良久,整瓶红酒都快喝完的时候,李威连突然说。

戴希看看自己握筷子的左手,李威连接着说:“那次在‘双妹’我就注意到了,培训的时候你也是用左手拿笔。”

“念小学时老师曾经要纠正我的,但我爸爸特地去学校说服老师,说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大脑发育。”

“他说得对。戴希,你和我过去的一个好朋友特别像,她也是左撇子,也非常聪明。”李威连若有所思地说,“你爸爸很懂大脑?”

戴希自豪地笑了:“大脑是他的专业呀,我爸爸原先是医学院的。”

“医学院?”李威连盯着戴希问。

“嗯,”戴希被他看得都紧张了,“我爸爸最初研究的是精神病学,后来国内设了心理学专业,他才转到师范大学当上心理学教授的。”

李威连点点头,酒瓶已经空了,他挥手要了第二瓶。

“戴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是全美国最好的,希金斯教授的研究生位置更加难得,你就这样放弃了,不觉得可惜吗……”李威连撑着额头说,他的醉意渐浓,但还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当然了,假如你不放弃,我们也就没机会碰上了。”

他举起酒杯:“你是我的幸运,戴希。来,我们干一杯,为了……为了……”

戴希能清楚地看见他眼中的晶莹,她举起自己的橙汁,和他碰了碰:“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对,为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