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顾家

每年十一月是庆国年轻官员最为紧张的时候。

无他,只因自明化帝即位后,庆国的馆职试几乎都在十一月举行。

所谓馆职,也是一种官职,顾名思义就是在馆阁中供职。

庆国重文轻武,几代帝王传承下来,文脉绵长厚重,共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这“三馆”收尽天下藏书,又有龙图阁、直秘阁“两阁”藏有各类经籍和历代御制典籍。

因此,这“三馆”并“两阁”便被统称“馆阁”,由崇文院管辖。

而所谓“馆职”,便是在崇文院这三馆两阁中任职的官员。

馆职的官员主要是负责分掌图书,或者从事史书、经籍的校刊、修撰等事。

这原本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但本朝馆职却是天下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去处。

毕竟庆国历代君王都把馆阁作为储备人才、培育人才的基地,崇文院实际就是宰辅的摇篮,而馆职就是宰相的后备军。

但凡能入馆职,那升迁速度就慢不了。

只是入崇文院任馆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得经过馆职考试才能入馆阁为官。

馆阁试一年只举办一次,招录的人数多则五六,少则两三人,并无定数。

这个录取比例是非常低的,而参考条件也很苛刻。

除了每一科会试进士及第的状元、榜眼、探花之外,其余人要参试,都必须得是两榜进士、二等官身,且还要有正二品以上官员举荐方才可。

可以说,能考馆职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能在馆职试中被取中,那更是凤毛麟角,前途似锦。

因此,自入秋之后,不仅是安家和安承泽紧张了起来,就是傅家那边大师兄傅四郎也赶回了雍京,开始准备馆职试。

小舅舅是新科探花郎,本来就有一次机会可考馆职。

至于傅易恒则是拖了人举荐。

馆职试绝对是难得非常难得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官员今后的前程,因而不仅是安、傅两家,就是顾家这样的亲戚,也看重的很。

嘉陵安氏一族更是多方奔走,为安承泽入馆职铺路。

比较安承泽年轻,又是新科探花,若是能入馆职的话,庇佑嘉陵安氏一族再兴旺四五十年不成问题,

这些日子,就是顾永杰也颇为眼红,时不时对着顾沉晏感叹:“若是能有你小舅舅那般儿子,我又何忧顾家基业,便是死了,也有颜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了。”

而顾沉晏心里晓得,自从傅易恒回京之后,他家小舅舅的心思只怕不会很安稳备考。

毕竟,那位傅家的十一娘子可是跟着一路回到了京城。

果然在傅易恒携妹回京不久,安氏就透露了好消息。

安承泽与傅家的婚事基本上说定了,只待馆职试后,两家正式过聘定亲。

十一月下旬,小舅舅果然不负众望,考过了馆职试,被崇文院正式任命为直秘阁校理。

虽然是个八品官,但馆阁官员并不能只看品阶,即便只是八品馆职,却是地位极高,不仅比寻常官员清贵,更是前途不可限量。

毕竟那可是崇文院的馆职,甚至有人戏称为“储相”的馆阁官员。

安承泽入崇文院,自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只是对于傅家来说,这份高兴还是淡了几分。

须知,傅四郎傅易恒落选了。

无法出任馆职,便得直接从事政务,或去六部为官,或出京任职,若今后再无机会考馆职试,怕是难入中枢,与内阁宰相之位无缘了。

不过因为傅十一娘与安承泽的婚事定下,傅家有这么一个女婿,倒也不至于太过遗憾。

安承泽的任职文书要到除夕之后才下,因而趁着他还没开始入职当差,两家一合计,就索性先定亲下聘。

定聘当天,安、傅两家且准备了宴席。

安承泽身着绿纹喜袍,穿行宴间,时而被好友拉着赋诗连句,时而为同科所邀举杯敬酒,又偶尔被安仕坤唤去拜会尊者权贵。

处处应酬、时时得体,言谈说笑间自带亲和谦虚之感,举止行径中皆有君子古雅之风,可谓是形容风流、潇洒天成。

顾沉晏看着小舅舅,心里暗暗敬佩。

果真不愧是进士之才,馆阁新贵。

舅舅不碰情爱之事时,确实堪称当世才俊。

想到那日在傅家书楼的情景,顾沉晏垂眸一笑。

如今得娶佳人,想必舅舅心愿得偿,应当再也不会作出那般糗事了吧。

……

****

安承泽的婚事定下来了。

顾家在年前也迎来一个好消息——顾明瑾要回京了。

要知道,顾明瑾虽然是出自晋阳候府,但是却没有袭爵,虽然是个被封了世子,实际这只是一个名头,不仅不是实职,还没什么品阶。

顾明瑾算是一个有志向的,只是在本朝这般形势之下,武将难有作为,加上明化帝本就有意打压,勋贵子弟并不容易出头。

靠着晋阳候,顾明瑾在军中数年,也只到了正五品的郎将。

不仅品阶不高,还离家多年,与亲人分别,却是不想这次考绩却是得了一个上优,能有机会回京来。

这对于顾家绝对是个好消息。

毕竟顾永杰年岁大了,许多场合许多事情,还是得要有一个人来代表晋阳候府出面应付。

顾沉晏虽然机敏聪慧,但总归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知道这个消息,顾永杰连连叫好,当即备下厚礼,让安氏抽空带回娘家。

纵然是梁太夫人,也不得不承认能娶到安家女做儿媳,是顾家的幸事,一再叮嘱安氏:“探花郎婚事在即,你母亲年龄大了,只怕劳神太多也不好,你既为长姐,自然就得多帮衬些,时常回去看看,也替你母亲分担些。”

想了想,又说:“若是有什么需得家里帮衬,也只管回来与我说就是,都是至亲骨肉,不可生分外道了才好。”

众人心里都清楚——

顾明瑾考绩上优,调任回京之事,是安仕坤的手笔。

毕竟吏部负责所有文臣武将的考评调用,安仕坤身为吏部左侍郎,对于女婿的调任之事,又怎么可能不出力不上心呢?

“母亲说的是,儿媳晓得了。”

安氏含笑应下,不想多言此事,便岔开话题道:“二弟妹这些日子可还害口?前些日子你说喜欢吃酸梅,我昨儿得了两瓶酸梅汁,用开水冲了喝,酸酸甜甜的最是开胃,待会给你送去。”

“多谢嫂嫂。”

李氏含笑应下,她已经有孕五个月了,照理来说早过了害口呕吐的月份,只是不晓得为什么,仍是一直不思饮食。

说起李氏的胎,梁太夫人一下就转了心思:“就算是吃不下,也得要吃。只有你吃得东西,孩子才长的健康,若是西府那边小厨房做饭不可口,就是再去请两个厨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子嗣,那绝对是顾家的重中之重。

自从李氏有孕之后,梁太夫人就歇了过继的心思,把大半心力都放到了西府。

不仅安排了可靠的婢女和嬷嬷过去照看,更是隔三差五就去西府走动走动,或是帮着管束下人,或是带些可口滋补的吃食,生怕李氏的胎有个什么不妥。

毕竟身为人母,梁太夫人还是希望顾明瑜有个儿子承继香火。

……

*****

过了两日。

安氏见着天气不错,就让丫鬟在嫁妆箱子里找出了几张上好的皮货。

“这白狐皮倒是不错,让人做了一件鹤氅送给十一娘,想必是能衬得上她。”安氏笑着说到。

“夫人的心意才难得。”

琥珀笑着说道:“傅家姑娘晓得夫人如此相待,必是欢喜的。”

安氏摆了摆手,并不答言。

她是晓得的,安承泽跟傅十一娘的这门亲事,不仅是两个家族有意撮合,更是他们二人心意相通,互有好感。

一个是新科探花郎,一个是宰府千金,安家蒸蒸日上,傅家故旧满朝,这样两个家族结亲,自然是惹了不少人眼红。

为人所羡,定会有人嫉妒。

要知道当初安承泽还未定亲时,有不少有女儿的人家上门应承,如今没捞到安家这门亲事,指不定多少人就存了看笑话的心思。

前些日子甚至传闻,说是有些不知事的闺秀女子,明里暗里在暗暗比较议论傅十一娘,说她除了家世好,配不上安承泽探花之才。

对于这样的事情,安家跟傅家都不太好出面,便只有安氏这个姐姐最为合适。

因而近日,安氏在外面,都止不住地夸十一娘哪哪都好。

今天还特地找出嫁妆里的白狐皮来,叫人做好了鹤氅给送去傅家,以表她这个大姑姐对弟媳的满意,也有代表安家和安承泽给傅十一娘撑腰的意思。

顾沉晏散学回来后,刚好看到这一幕。

只晓得安氏吩咐治世,顾沉晏忍不住点点头:“还是母亲想的周到。”

“纵然是再伶俐的嘴,也不好一个一个挨着跟人去分说讲理,这白狐鹤氅一送,只待傅家姑娘穿在身上,便是打了那些闲话之人的嘴。”

安氏并未反驳,只含笑埋怨儿子:“就你聪明。”

“当母亲的儿子,哪里敢不聪明?”

顾沉晏嘿嘿一笑,说道:“便我这个外甥替舅舅谢过母亲操心罢。”

言罢,就朝着安氏恭敬一揖。

“我做这些,就只是为你舅舅操心?那不是更为了你么。”安氏随意说了一句。

顾沉晏亦是闻言一笑,微微颔首。

不错,安氏如此为傅十一娘撑腰说话,是出于安家跟傅家的脸面,是为了安承泽,更是为了儿子顾沉晏。

顾家在文臣之中没有根基人脉,儿子以后若是为官,少不得要依仗安家和傅家的助力……

只是这些事没必要说出来就是了。

这边安氏却是又拿起了那几张墨狐皮看看,说道:“这几张墨皮放着确实可惜了,也便给你一道做了衣裳才好。”

顾沉晏连忙阻拦,说他年岁还小:“便是做了好衣裳,长两年个子,就穿不上了,母亲可莫要浪费东西。”

母子俩正说着话,就见下人来报。

“夫人,文姨娘不大好了。”

……

作者有话要说:求收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