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蒙古之魔

第一次伐金凯旋之后,成吉思汗开始考虑建都。此前在克番伦河上游所设的宿营地,在成吉思汗政权建立后,自然而然地成了蒙古的首都,但是从形式上来看,始终还只是一个游牧部落的宿营地。蒙古各部仍然还在各自的牧地,根据季节的变迁而迁徙。

但是,现在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他的宿营地成了草原的中枢,移动起来便变得困难了。

住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机构完备之后,这里便应该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固定下来。如果仍旧像以前那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必然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导致混乱。如果一个国家的中心都可以随便移动,势必也就无法得到百姓的信赖。

成吉思汗打算将此地改造成定居的城市。这是一种从游牧到定居的变革。这次变革也意味着要改变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

蒙古全境几乎都是草原,游牧生活正是基于这种地貌。草原上约有两千多种牧草,这些牧草养育着牛羊,牛羊又养育了蒙古人。对蒙古人来说,追逐水草的游牧是最适合这种环境的生活。

蒙古的国土,大部分是分布着丘陵的平原和半沙漠化的地带,它们依托着针叶林,连接更北方的西伯利亚,西部则是高耸的山脉。

现在蒙古国势大增,继续这种游牧生活,不利于控制蒙古全境。蒙古迟早都要结束这种状态。于是成吉思汗派博尔术去寻找新都建造地点。

最为理想的地点是中都。如果攻陷中都,将其作为蒙古的首都,那将会非常有利于对全境的统治。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必然重蹈金人灭辽后契丹人散布全国、威胁本国统治的覆辙。

现在成吉思汗已经将更加广阔的土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但是,那些土地却并非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而是敌人的区域。成吉思汗想在苍狼的领地建设新都,但要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谈何容易?

候选地点有以下几个:原克烈部的根据地黑林,位于阿尔泰山主脉、东西萨彦岭之间盆地的乃蛮部据点,万里长城附近阴山山脉中的汪古部据点,以及西夏的都城中兴府、扯克彻儿山和赤忽儿古山之间孛儿帖的故乡弘吉剌部的据点。

黑林虽然适合游牧,但是位于蒙古边境,不适合做都城,因此首先被排除。乃蛮部的据点太靠西,而中兴府又是异族的地方,因此就只剩下汪古部的根据地汪古部的领地与长城相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中原人将汪古人称为白鞑靼。那里位于阴山山脉的山谷中,易守难攻。将那里作为日后进攻中原的据点最合适不过。成吉思汗考虑从克鲁伦上游迁往彼处。

成吉思汗决定建设新国都之后,从蒙古全境、金、西夏,以及阿尔泰山以西的西方国家来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运来了各种物资。

这次的国都不仅仅是作为游牧的据点,还必须建造各级官衙,以及商家和百姓居住的地方,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

成吉思汗的宫殿必须富丽堂皇,足够显示权力和威势。宫殿的周围建造重臣、幕僚等的府邸,个人的功劳和实力决定建筑规模。这些府邸将会在成吉思汗的宫殿周围争奇斗艳。

新国都将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必须还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据点。而且,不仅仅是向外发起进攻时的据点,还应该在遭受外敌入侵时能成为坚固的防卫据点。

新国都的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人马呼喊,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商人、艺人、僧人等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埃在上空飞扬。

很多人听说了成吉思汗旭日东升般的势头,都前来投奔。不仅蒙古人,还有阿尔泰山以西的西方人。甚至有人从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穿过广袤的沙漠和高山峻岭来到蒙古。他们不是空手而来,大部分人都带来了珍贵的宝物、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成吉思汗以宽阔的胸怀接受了这些人。只要有能力,便不问此人的宗教信仰和国别,一律重用。

成吉思汗第一次伐金的时候就了解了金的实力。他感觉到,要想压制金或者更南方的宋,蒙古就不能仅仅靠军事力量,而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因此,在建设新国都的时候,比起兵器,成吉思汗更欢迎新的技术和珍贵宝物的流入。

之后的一段时间,成吉思汗都没有起兵,而是专心致力于新国都的建设。蒙古的兵马虽强,但他们却连记录战事的文字都没有。在消灭乃蛮之后,蒙古依靠塔塔统阿引进了畏兀儿文,能够将一些事情记录下来,但是这毕竟不是蒙古的文字。

伐金战争让成吉思汗明白落后国家支配先进国家的困难。要想完全支配对方,就必须拥有比对方更有魅力的文化、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和更多的新技术。成吉思汗意识到,单纯的武力征服只能使对方暂时屈服,但不会长久。

成吉思汗在这个时候选定在汪古部的据点建设新国都,不管是从时间还是从地点来说,都是非常绝妙而且具有先见之明的。

位于蒙古最南面的汪古部与金国境相邻,容易接受金和宋的文化。而且这里还是和西夏以及西方各国联系的交通要冲,适合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同时,大军驻扎于此,随时可以对金发起进攻,这对金也是一种军事威胁。

成吉思汗一边致力于新国都的建设,一边进行军事训练。这给金造成了巨大压力。

对于蒙古的示威,长城以内的金战战兢兢。

成吉思汗原本认为金国不可小觑,要想完全把金国消灭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成吉思汗认为,不必亲自出马,只要将伐金的重任交给者别、木华黎和术赤等人便可。

一旦发现金和宋都是老朽的狮子,成吉思汗这匹饥饿的狼,逐渐将目光转向了西方。

西夏、畏兀儿和西辽各国之西还有着广袤的未知土地。越过崇山峻岭、横穿茫茫沙漠而来的骆驼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他们带来的一切令人惊异,让人感到神秘。

成吉思汗想起了年轻时和札木合立誓结为安答时的情景。当时,他们躺在同一条被子里,遥望着头顶的群星,梦想飞向遥远的异国他乡。

和他拥有同一志向的札木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成吉思汗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总有一天要将剑指向西方。”成吉思汗雄心勃勃。

一二一二年初,成吉思汗接到一个等待已久的报告。原本出身契丹而且早就倾心于成吉思汗的耶律留哥在金国的隆州与韩州发起了叛乱。

耶律留哥还没有正式和成吉思汗结为同盟,但是他却通过蒙古的军师耶律阿海和成吉思汗达成了一个秘密约定,那就是他举兵之时,成吉思汗起兵与之相呼应。

单凭留哥自己的力量无法和金对抗,他之所以敢于举兵,也是因为背靠成吉思汗这棵大树。

“天赐良机。”成吉思汗非常高兴。现在的蒙古,兵强马壮、国力充实。

耶律留哥在举兵之前,通过阿海向成吉思汗提出归顺蒙古之意,但是成吉思汗却婉言拒绝:“阁下承担着复兴大辽的重任,你不属于我蒙古。独立举兵,复兴辽国,我成吉思汗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援阁下。”他让人将这些话转达给耶律留哥。

成吉思汗觉得,与其将留哥收到麾下,不如让他独自作战,更能吸纳契丹人。契丹人在蒙古旗下作战和为复兴故国作战,士气当然大不一样。

成吉思汗想得一点都没有错。原本便不是真心归附金的契丹人,争先恐后地聚集到耶律留哥麾下。

为了和耶律留哥结为正式的同盟,成吉思汗派了一名叫阿鲁赤纳颜的谋士,在奉天府北的金山山顶会见了留哥。双方杀白马黑牛供奉神灵,结成了共同攻打金国的同盟。

两人折断了两支箭,留哥面北发誓忠诚于成吉思汗,阿鲁赤向南发誓援助留哥。

这样,成吉思汗便有了再次向金发起进攻的理由。

蒙古第一次向金发起进攻口号是复仇。但是无论怎么看,那次战争都师出无名。现在,以协助被金所灭的辽国复兴为名的话,便名正言顺了。成吉思汗利用耶律留哥,把助之复兴辽国当成借口。

要是没有正当的借口,不论蒙古的士兵多么勇猛,士气也不充分。成吉思汗这次希望以大义名分来超越对方的文化。

卫绍王永济听到留哥举兵叛乱的消息,大惊失色,迅即动员了六十万(实为六万)大军,重新起用了先前因败战而被罢免官职的完颜胡沙。永济还许下诺言,若有人能够取到留哥的首级,则不论身份地位,均委以重任。

以留哥一己之力,自然难以抗金,他于是向成吉思汗求援。

蒙古军在第一次远征之后,经过了一年的休养生息,再次出动。与金军不同,成吉思汗派出了三万兵力,对外却宣称三千。他下令驻扎在居庸关的者别率军攻打当时的东京(辽阳)。金夸大自方的兵力,成吉思汗却反其道而行。

永济听说成吉思汗的援军只有三千,不由松了口气。“他三千援军对我六万大军,成吉思汗实乃蠢物。蒙古士兵再勇猛,一个也敌不过二十个。打败他们将不费吹灰之力。这次好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再也不敢翻越长城。”

永济觉得自己已经不战而胜,心里飘飘然起来。

金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蒙古军则主要是骑兵。马蹄扬起的沙尘和飞扬的旌旗,让他们显得来势汹汹。

金军看到蒙古军士气冲天,而且人数如此众多,不由吓得魂飞魄散,开战之前便没有了作战的勇气。

正如成吉思汗所料,金军很快被蒙古军歼灭。唯有受命进攻辽阳的者别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辽阳的士兵是一直驻扎于此的守城士兵,而非永济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猛将者别束手无策,冥思苦想攻城之策。后来,他决定暂时撤退,让人以为自己已经放弃攻城。

他率领军队撤退了几日之后,挑选骏马和数百名最为精干的士兵,连夜轻骑杀回辽阳。

辽阳城中,金军将士正高举酒杯,庆祝自己打败了蒙古最为勇猛的将领者别。他们将城门大开,邀请城外的居民一起欢庆。

就在此时,者别率领的军队如飓风般杀了进来。金兵大惊失色,匆忙应战,但是他们手中没有武器,身上也没穿铠甲,纷纷丧命于蒙古兵马的铁蹄之下。

辽阳城陷落。

但是,城外还驻扎着很多金军,要是他们现在有组织地进攻,仅靠者别这数百名精骑根本无法抵抗。于是,者别心中又生一计。他没有让士兵在辽阳的城墙上挂起蒙古的旗帜,而是让他们挂起契丹旗。城外的契丹人看见城门上翩翩飞扬的契丹旗,纷纷高兴地说道:“看啊,留哥将军已经攻陷了辽阳城。让我们聚集在契丹旗帜下,助留哥将军一臂之力。”

契丹人人心鼓舞,很快聚集在辽阳城下,者别的兵力迅速壮大。

这一年的秋天,成吉思汗派出四子拖雷和阿鲁赤的儿子赤驹攻打德兴。在此之前,拖雷也曾率军参加过小规模的战斗,这次是他第一次独自率军作战。

金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四个嫡子中性情最为柔顺的拖雷表现非常英勇,他率先爬到了城墙之上,高高举起旌旗。

由于拖雷英勇奋战,德兴陷落。成吉思汗称赞了他的勇敢,同时也委婉地告诫他不可莽撞。“作为统帅,应该常身先士卒,指挥全军,但是不可逞无谋之勇。要是负责指挥的统帅被杀,全军就会溃散。将突击之事交给士兵,也是为帅之人的勇气。”

要是为了攻克一个城池而失去儿子,这个损失对于成吉思汗是无法弥补的,然而,成吉思汗本人也在多次战争中身先士卒,甚至因此负过重伤。

攻陷德兴之后,成吉思汗对四子拖雷有了新的认识。

一二一三年一月,留哥征得了成吉思汗的同意之后,在广宁府称辽王。自此,屈服于金的契丹人在成吉思汗的帮助下,名义上摆脱了金国的统治,复兴辽国。

这一年的秋天,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追击德兴的残军,继续进攻宣德的各个城市,大败金军,直逼居庸关北口。成吉思汗深知居庸关守备牢固,在中都周遭向西迂回,攻陷了防守太行山中峡道的紫荆关,并攻打涿州和易州。

蒙古军所到之处,金军都如草木逢暴风,纷纷投降。

蒙古军在金国的都城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成吉思汗明白,如果硬攻,必然遭受巨大损失,于是命客台和薄察麾下的监视部队留在长城以北,自己率部暂时撤退。

此后不久,发生了一件成吉思汗不曾料想的大事。

永济不顾守中都的徒单镒的反对,再次任命一二一二年四月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进攻居庸关时不战而逃才被免职的胡沙虎(招讨九斤)为右副元帅。

胡沙虎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在金军中以勇猛闻名。要想抵抗蒙古的入侵,就必须重新起用他这类人守卫居庸关。

然而,胡沙虎并未因为自己被重新起用而感恩戴德,只是每日沉醉于酒宴和狩猎之中。

永济看到他这样的表现,不由大怒,当着众人的面对他破口大骂:“你这只老虎,原来也只会些猎狐狸和兔子的勾当啊。”

胡沙虎听永济当众辱骂自己,不由又羞又恼,遂决定谋反。他首先让人放出谣言,诬陷曾反对自己复任的徒单镒企图谋反,并以勤王为名,率领自己麾下的士兵封锁了中都城门。接着,他假称蒙古军已经逼近中都城北,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叫来徒单镒,将他杀了。

除掉徒单镒之后,胡沙虎率军攻入城内,杀了永济的护卫队,夺取了政权。

胡沙虎将永济赶下王位之后,将他监禁起来,几天之后,派人将永济杀掉。

胡沙虎本想乘此机会自立为帝,但是他清楚自己不足以服众,登位必然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于是找来了当时闲居在河南彰德府的永济之侄完颜珣,扶持他登上帝位。这就是金国的第八代皇帝宣宗。

胡沙虎本人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兼太师、尚书令和都元帅等职。但是,他并未得意太久。

者别攻陷辽阳之后,便将辽阳交给耶律留哥,自己率军从长城南部直逼居庸关。驻扎在居庸关北面的客台和薄察与者别相呼应,从南北两面攻打居庸关。

胡沙虎大为吃惊,本想亲自率军迎战,但因腿部受了伤,便派部下术虎高琪率五千士兵迎击。

术虎高琪出师不利,胡沙虎想以违反军纪罪将其处死。在宣宗的调解下,术虎高琪得以免死。

胡沙虎又让术虎高琪率领更多的士兵继续抵抗蒙古军,并威胁他说:“必须打败蒙古军。要是败了,提着人头回来见我。”

术虎高琪再次与蒙古军作战,虽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最终还是不敌,不得已只得撤退。如果这样回到中都,必然会被胡沙虎所杀,术虎高琪决定先发制人,率兵闯入胡沙虎家中。

胡沙虎遭到术虎高琪出其不意的进攻,慌忙出逃,结果在翻越墙头时,衣服下摆被挂住,从墙头上摔落下来,动弹不得。

此时术虎高琪的部下跑了过来,问道:“是胡沙虎元帅否?”

胡沙虎忙道:“吾乃元帅手下。”

“哈哈,元帅身边的人也敢自称‘吾’啊。”术虎高琪的手下放声大笑,一刀砍下了胡沙虎的首级。

术虎高琪带着胡沙虎的首级到宣宗面前请罪。宣宗虽然是在胡沙虎的扶植下才登上帝位,但他早就对胡沙虎的蛮横感到不满,看到术虎高琪提着胡沙虎的首级来见自己,内心甚是欢喜。

只要有胡沙虎在,宣宗便只是他的傀儡。宣宗抑制住内心的喜悦,表明自己会原谅术虎高琪,非但没有处罚他,还加封他为右副元帅。

金国的政变对成吉思汗来说很有利。失去军心和民心的永济被杀之后,宣宗即位,但是宣宗同样不得人心。

已经对未来失去希望的金国将士纷纷离开宣宗,投靠到成吉思汗麾下。其中很多人原本就是汉人,对金谈不上忠诚。比起已经衰落的金,他们更愿意寄希望于如日中天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接纳了这些人,并将他们编入蒙古军。蒙古军进一步得到强化,金则越发衰落。

前两次伐金可以说是小试牛刀,这次才真正动了真格。这次,成吉思汗要给金以毁灭性的打击。他担心战争拖得太久,士兵们复仇的意愿减弱。一二一三年年底,成吉思汗对金国发起第三次进攻。

他将全军分为四个军团。第一军团由客台和薄察率领,负责监视北方。右翼交给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向山西发起进攻。合撒儿率左冀经河北进攻辽西。成吉思汗本人和儿子拖雷则率领大中军从河北和山东一带向黄河沿岸发起攻击。

蒙古军连战连胜,所向披靡,长驱直入金国领地。但是,金国却像一个庞大的猎物,怎么吃也吃不尽。

这次远征一直持续到一二一四年四月。

金军的精锐都被分配在中都以及国境线上的重要城市。金国内的其他城池由民兵负责把守。

在发起进攻之前,成吉思汗俘虏了很多金国百姓,让他们走在军队的最前方。金兵看见走在蒙古军最前面的都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顿时失去了战意。因此,蒙古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金的九十座城池。黄河以北,免于成吉思汗蹂躏的城池只有九个。

蒙古军对北方三省——河北、山东、山西进行了肆意劫掠之后,带着锦缎、家畜、马匹以及众多的俘虏凯旋了。

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攻陷金国的首都中都。成吉思汗将四支部队召集到中都北方的大口。

各将领都干劲十足,建议成吉思汗下令进攻中都,但成吉思汗制止了他们,“不必着急。敌人已经把中都当成了最后的据点,硬攻必然遭到殊死抵抗。金国已经是一头年老体衰的狮子,我们也不能把他惹急了。要想攻陷中都,我方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牺牲。我不想为了中都失去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人。”

虽说蒙古军连战连胜,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远征,兵马都已经疲惫不堪,如果继续延长战线,单单依靠在当地掠夺来的东西是无法补充粮饷的。因此,成吉思汗认为,此时不如与金帝讲和,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之后,撤回草原。

于是,他派出两名使者前往中都劝降。

“黄河以北的金国土地都已经被我蒙古军征服。大金国皇帝陛下,您现在所剩的只有中都了。曾经那么强大的金国现在败落至此,都是天意使然。如果我们继续攻打中都,则是违背天意,必然会被上天惩罚。我们决定顺从天意撤兵。但是,我们的将士群情激昂,纷纷请战攻打中都。皇帝陛下请犒劳一下我军将士,熄一熄他们的怒火。”

听到成吉思汗这种强硬的要求后,中都城内动摇了。城内将士看到蒙古军已经征服了金国大半土地,现在又如怒涛般朝中都逼近,都感到心惊胆战。要是与蒙古军作战,必然会战败,男人会被杀光,女人会被蹂躏,财宝也会被抢劫一空,整个城池会被付之一炬。

而在这个时候,蒙古军却派来了议和的使者。一句话,只要金投降,他们便率兵马撤退。

但术虎高琪坚持主张抵抗。“现在蒙古的兵马已经疲惫。经历了长久的征战之后,他们已经厌倦了,而我们在城内拥有充足的兵力、兵器和粮食。中都的将士们奋勇抵抗,全国的将士都会起来响应。只要将分散在各地的将士集合起来,就能打败远征的蒙古兵。成吉思汗之所以派来议和的使者,正说明蒙古军已经无力再战。不能轻信成吉思汗的话,我们应该坚持抵抗。”

术虎高琪的分析合乎情理,大家于是又开始倾向于抵抗。但是此时,丞相完颜福兴却站出来主张议和。

已经厌倦了战争的宣宗接受了福兴的建议,同意与蒙古议和。

宣帝将永济的女儿歧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并献上大量的金银财宝、五百男童、五百女童以及三千匹马作为嫁妆。

宣宗与作为陪嫁的一千名男女童的家人一起,来到抚州相送。出发时,孩子们紧紧拉住家人哭泣,父母紧紧抱住孩子,不忍撒手。

此次分别之后,他们将没有再次相见的机会。这些男童和女童将成为蒙古人的奴隶,被剥夺一切自由。

撕心裂肺的痛苦中,亲人分别。朝着北方沙漠行进的蒙古军中,这些孩子哭泣不止。当前来相送的宣宗及孩子们的父母淡出视野之后,成吉思汗突然下令停止前进。

“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掉。”

博尔术非常吃惊,问道:“为什么要杀掉无辜的孩子?”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会向蒙古复仇。”成吉思汗答道。

“那么只要将男孩杀掉就好,没有必要把女孩也杀掉。”

“这些女孩亲眼看到我们把男孩杀掉,心中必然会埋下怨恨的种子。她们以后所生的小孩,必然会成为内部的敌人。”

“既然您早已决定要杀掉他们,为什么还要带走他们?”博尔术继续追问。

“这些男孩都是金国的才俊,长大之后会成为金国的官员,必然会对我蒙古横刀相向。要是这些孩子已经长大,说不定就饶他们一命。但是,他们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将来如何难以预测。我便是最好的例子。要是我小时候便被杀,金人也不会有今天的烦恼。你不要认为这些家伙只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是日后向我蒙古复仇的祸种。要将这些祸种斩杀于萌芽之中。”

听了这些话,博尔术无言以对。

博尔术发现成吉思汗已经变了。他已经从一个部落的首领变成了全蒙古的可汗,因此必须舍弃所有的温情,以保护整个蒙古的安全为最高使命。

札木合曾经因为活煮了叛逃到成吉思汗阵营的七十个人而失去人心。

当时,成吉思汗的宽容和札木合的残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所有的部众都信赖成吉思汗,并将自己的未来托付与他。而现在的成吉思汗,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宽容之心,在本民族的统一战争中表现出宽容的成吉思汗,在与异民族的战争中却表现得异常冷酷无情。

博尔术注意到,成吉思汗的冷酷来源于为大英雄者铁一般的意志。

当年,成吉思汗一家被泰亦赤兀人遗弃在草原上的时候,他为了一家人的团结,果断地杀掉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现在,他又果断地下令杀掉这一千个孩子。这两件事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博尔术看到了成吉思汗要保卫全蒙古的坚强意志。

一千个孩子当场被杀掉。成吉思汗母亲的几个养子——曲出、阔阔出、失吉忽秃忽和博尔忽原本都是在敌军阵营里捡回来的孩子,但是现在,这样的例外行不通了。

身处遥远的沙澳南端的宣宗和孩子们的亲人,都没有听到孩子被杀时凄厉的呼唤。

一千个孩子的尸骨,横躺在沙漠中。

全军将士看到无辜的孩子被杀,顿时肃然。每一个士兵都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成吉思汗不可动摇的意志。

不管是对于成吉思汗,还是对于其他蒙古人,金国都是杀害了他们父祖的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们的部众,即便磨破了指头,失去了手指,也要为我报仇。否则我将永远无法瞑目。”二代可汗俺巴孩汗临死前的遗言,不时在每一个蒙古人耳边回响。成吉思汗想通过这件事,告诉连战连胜的蒙古军,不可因为骄傲而忘记了曾经的屈辱。

成吉思汗在此之后,变成了蒙古之魔。

这个魔在杀掉别克帖儿的时候便已存在,只是在这个时候才这么露骨地表现出来。

这一千名孩童成了成吉思汗祭奠长生天的牺牲品。如果他战败,那么这一千名金国孩童的命运便是明天的蒙古孩童的命运。

这些牺牲,是献给长生天的,是为了保证苍狼的子孙不会遭遇这样的命运。成吉思汗暗自发誓,决不能让这种悲剧在蒙古人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