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乡村在最初的日子里是平静的,人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土改之后,分到每个人名下的土地,又归为集体所有了。人们在村支书老奎的带领下,集体在田间地头劳作着。
二叔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此时的二叔回到家乡又已经十几个年头过去了。
二叔劳作在乡亲们中间,从来不多话。他的外表看上去已经和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二叔总在那里发呆。乡亲们不发呆,顶多走会儿神,马上就回来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二叔的发呆和乡亲们相比与众不同,他像军人似的立在某一个角落里,挺胸抬头,向天边的一角遥望着,表情凝重而苍凉。人们看着二叔发呆,不得不想点儿什么。总在发呆的二叔,让人看了想哭。
老奎叔是村支部书记,老奎叔可以说是资历很老的党员了,抗联的时候就是地下交通员。如今做了村支书,在乡亲们的眼里,老奎叔、二叔是村里两个比较高级的人,是见过世面、也经历过生死的人。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有资格平起平坐。
老奎叔经常找二叔聊一聊。老奎叔看见二叔发呆,就凑过来,站在二叔身边,冲二叔的视线望了眼,说:小石头啊,又望台湾哪。
听老奎叔这么说,二叔就缓缓地把目光移过来,悠长地吐口气:俺那小子,今年都二十岁了,昨天是他二十岁的生日。
老奎叔就把身子蹲下去了,叹了口气,掏出烟来吸,深一口、浅一口的。
二叔也蹲下了,用个树棍去抠地上的土,一下,一下的。
老奎叔就咒一声:狗日的台湾,咋还不解放哩。
二叔的目光又望着了头顶那方天空,他坚信那方天空下就是孤岛台湾。于是,二叔每天都无数次地站那个方向呆望着。
二叔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二叔的做派决定了二叔的与众不同。
风平浪静的乡亲,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冲击。人们要寻找批斗对象、“革命”的对象,于是老屯的地主、富农什么的便首当其冲,定期、不定期地被胸前挂个牌子,低头站在众人面前。
乡亲们都是些老实巴交的人,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解放前,这些地主、富农是有些家产和田地,但那也是人家祖上挣下的产业,想开了,乡亲们也没啥可嫉恨的,有的只是羡慕而已,谁让咱八辈上没这份祖业呢。如今,看着这些已被改造过的地主、富农,战战抖抖地缩在那里,大家也就喊两声口号,挥挥无力的拳头,做做样子罢了。然后,就又该干啥干啥了。
一天,公社的胡主任来到了老屯,身后还带着民兵和乡助理等人。
胡主任背着手,脸色阴沉地找到了老奎叔。
胡主任声音沉重地冲老奎说:老奎呀,你这个老党员的党性不高啊。
老奎叔迷瞪着眼睛望着胡主任。
胡主任又说:你们屯的小石头可是有大问题的人哩。
老奎叔不解,一脸疑惑地问:他有啥问题呢?
胡主任就帮老奎叔分析道:他当过国民党的团长吧?!
老奎叔点点头:这俺听他说过。
胡主任又说:他娶过国民党大官的女儿做过老婆,还生过孩子吧?
老奎叔又点头,这些他以前都听二叔亲口说过。
胡主任还说:听人家说他一直在想着台湾,念着台湾。
老奎叔说:他那是想台湾的老婆孩子呢。
胡主任拍手道:这就对了嘛,种种迹象表明他是特务,是有海外关系的特务。
老奎叔立马就变声变色地说:怎么可能,不会吧?小石头回家这么多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没事就是发呆,他也没干啥呀?
胡主任已经没时间听老奎叔解释那么多了,他挥挥手,冲身后的民兵助理喊:去搜一下,看他的电台藏到了什么地方?
胡主任带着民兵走进二叔的老屋时,人们都望见了门上那块“光荣军属”的牌子,人们愣了愣,甚至停了脚步。看到这块牌子,人们就想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已经是一位军长了。
很快,人们在牌子前怔了一下,就长驱直入了。
一干人齐心协力,翻箱倒柜地寻找着。
二叔不看他们,躲在院子里,望着头上的天空。
胡主任带领着众人找了一气,又找了一气。老屋从里到外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寻来找去的,也没有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最后,胡主任就停在了二叔跟前,背着手,微笑着冲二叔说:团座啊,想啥哪?
胡主任当过解放军的营长,当年和国民党的队伍厮杀过,他天生的对国民党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当过国民党团长的二叔,便成了他眼里最大的敌人,是天然的敌人。不用其他的证据,就凭二叔当过国民党这一点就足够了。
微笑的胡主任立马就不笑了,他冲民兵挥了一下手,呵斥道:给我绑上。
马上就有两个民兵冲上来,不由分说把二叔捆上了。二叔不推不拒的,有些困惑地望着胡主任。
老奎叔眼见着眼前的局势发展成了这样,便想上来解劝。他拉着胡主任的衣角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小石头可是军属哩。
胡主任马上把脸拉了下来,他推开老奎叔:你别掺和,他哥是他哥,他是他。中央领导的亲人还有叛变的呢。
胡主任挥着手,强行把二叔推搡着带走了。
二叔走得很平静,他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头顶的那片天空。
老奎叔觉得事情重大,赶紧派人去城里找父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