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二十九章

列文实行他的计划,遇到许多困难。他努力奋斗,成绩虽然不如他的期望,但他确实尽了力,并相信这事是值得做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农事已在进行,不能中途停顿,从头来起,只好在运转中调整这架机器。

他回家的当天晚上,就把计划告诉了管家。管家欣然同意他的一部分话,就是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荒唐的,不合算的。管家说,这意见他早就说过了,但老爷就是不肯听他的话。至于列文建议让他同劳动者合伙经营各种农业,管家听了垂头丧气,没有表示任何明确意见,接着就立刻说到明天必须把剩下的黑麦捆运走,派人去耕第二遍地,这就使列文感到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列文同农民们谈起按新的条件把土地出租给他们时,他也遇到同样的困难:他们是那么忙于当天的农活,根本没有工夫考虑他提出的计划的利害得失。

头脑简单的饲养员伊凡似乎完全懂得列文的建议——让他全家分享饲养场的利益——完全赞成这个建议。但当列文反复说明未来的利益时,伊凡的脸上却现出焦虑和歉疚的神色,表示他不能再听下去了,还匆匆地给自己找些刻不容缓的工作:忽而拿起叉把干草从牲口棚里叉出来,忽而去打水,忽而去出厩肥。

另一个困难是农民绝对不相信,地主除了尽量掠夺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目的。他们坚信,不管他对他们怎样说,他的真正目的是永远不会告诉他们的。他们自己呢,发表意见时会说许多话,可是也绝不会说出他们的真正目的来。此外,列文认为那个满腹牢骚的地主说得对,农民在订任何契约时,最重要的不可动摇的一条就是,不能强迫他们采用任何新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式农具。他们承认,新式犁耕地耕得比较好,快速犁用起来更顺手,可是他们会举出千万条理由来拒绝使用任何新式犁。列文相信这样一定会降低农业水平,但抛弃那分明有利的改良方法,他又觉得可惜。不过,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他还是达到了目的,到秋天就开始实行新计划,至少他认为是这样。

起初列文想把整个农场按照新的条件出租给农民、雇工和管家,但不久他相信这是办不到的,就决定把农场分成几部分。饲养场、果园、菜园、草地和分成几块的耕地,都应该分开来管理。列文觉得,头脑简单的饲养员伊凡比谁都理解他的计划。他成立了一个主要由他家里人组成的合作社,加入了饲养场。远处一块荒了八年的耕地,靠着聪明的木匠雷祖诺夫的帮助,由六家农民照新的合作条件负责耕种。农民舒拉耶夫按照同样的条件,负责管理所有的菜园。其余的土地照原来方式耕种,但这三个组是新法经营的开端,列文也全力以赴。

真的,饲养场的情况至今没有好转。伊凡坚决反对牛棚保暖和提取新鲜奶油,认为牛养在冷的地方可以少吃饲料,做酸奶油比新鲜奶油更有利可图。他还要求同过去一样付工资给他,对于他所领到的不是工资,而是利润的一部分预支,他丝毫不感兴趣。

事实上,雷祖诺夫的合作社借口时间来不及,没有照合同规定耕两遍地。结果是,这个社的农民虽然应按照新的条件耕作,却不把土地看作共同的土地,而仍旧看成对分制的租地。这个社的农民和雷祖诺夫本人都对列文说:“您最好还是收收地租,这样您省事些,我们也自由些。”此外,这些农民还用种种借口,一再拖延契约规定的盖饲养场和干草棚的事,一直拖到冬天。

舒拉耶夫应该把他负责的菜园分块租给农民,可是他显然曲解了土地租借给他的条件,而且看来是故意曲解的。

还有,当列文同农民谈话,向他们说明计划的种种好处时,他常常发觉农民们并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并且不管他怎么说,他们总是表示绝不受骗上当。这一点,当他同那个最聪明的农民雷祖诺夫谈话时,感觉特别强烈。他还在雷祖诺夫的眼睛里看出一副神情,就是分明在嘲笑他列文,还明确表示,即使有人受骗上当,可绝不是他雷祖诺夫。

但是,尽管有这些情况,列文还是觉得计划可行,只要严格实行核算,坚持他的意见,将来总能向他们证明这种办法的好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继续干下去了。

这些事情,加上手头其他事务和书房里的写作占用了列文整个夏天的时间,使他简直没有工夫打猎。八月底,他从陶丽派来还马鞍的仆人那里知道,奥勃朗斯基一家到莫斯科去了。他由于现在想起来都不能不脸红的粗野无礼,当时没有给陶丽写回信。这个行为真是破釜沉舟,使他再也不好意思到他们家去了。他和史维亚日斯基不告而别,也同样粗野无礼。他再也不会去看他们了。现在他对这些事都毫不在乎。经营农业的新计划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他有生以来还没有一件事如此吸引过他。他翻阅史维亚日斯基借给他的书,抄下他所没有的资料,翻阅有关这个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著作,但不出他所料,找不到同他所进行的事有关的资料。他希望从政治经济学里,譬如从他最早热心研究过的穆勒 的著作里,获得他所关心的问题的解答,却只找到从欧洲农业情况中得到的规律,但他怎么也不明白,这些不适用于俄国的规律怎么会具有普遍意义。他在有关社会主义的著作里也看到同样的情况:不论是学生时代迷惑过他,但不切实际的美妙幻想,或者是改良和挽救欧洲农业现状的办法,都同俄国农业毫无关系。政治经济学里说,欧洲财富过去和现在发展的规律是普遍性的,不变的。社会主义的著作却说,按照这种规律发展,最后必然灭亡。前者和后者不仅都没有解答,甚至没有稍稍暗示,他列文,以及俄国所有的农民和地主,该怎样用千百万双手去耕种千百万亩土地,来提高生产,增进公共福利。

既然他已着手研究,就认真阅读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书籍,还准备秋天出国实地考察,以避免他在研究其他问题时经常遇到的情况。往往他刚开始理解对方的思想,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对方就会突然对他说:“那么考夫曼、琼斯、杜波依斯、米契里是怎么说的?您没有读过他们的著作吧?您去读一读,这个问题他们早就研究过了。”

他现在看得很清楚,考夫曼和米契里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告诉他。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他看到俄国拥有出色的土地,出色的劳动者,在有些场合,譬如途中那个老农,劳动者和土地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但在多数场合,用欧洲方式投资,产量就很少。这完全是因为劳动者只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才愿意工作,才肯好好工作。这种对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永恒的,同人民的精神密切关联的。他想,俄国人民负有自觉地开发广大荒地的使命,直到荒地开完为止,他们为此沿用适当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坏。这一点,他想在他的著作里用理论来加以阐述,在他的农业实践中加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