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丫鬟识字

来仪殿素有万殿之殿的美誉,层台耸翠,飞阁翔丹水晶宫殿五云飞,烟香云绕似蓬莱。

杨贵妃是江南人虽然随着父母流落太原成了渔妇,但不论如何都是和水有关。庆延帝为讨她欢心,在来仪殿挖了一个千波湖,还造了艘花船停在湖面,日日笙歌,湖上鹤汀凫渚,群鸟百鱼,极尽奢华。

杨贵妃穿着新进贡的缂丝紫地花卉鸾鹊春罗,花边沿边的刺绣是工序繁琐的一年景,就是将一年四季的各种花卉组合而成的花饰,处处都不一样,每每都是风景。

此刻,她半躺在檀香木软塌上,脚边两个丫鬟正跪在一旁敲腿,还有一个丫鬟跪在她上方,轻轻地用手按着她的太阳穴。

孟嬷嬷拿着一个小扇子跪坐在一旁,细声细气地说着:“娘娘放心,老奴查仔细了,不过是乌龙。”

这话一出,杨贵妃紧绷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挥了挥手,那些忙活的丫鬟就都停了手。孟嬷嬷伺候她多年,立马出声:“都下去。”

杨贵妃起身,捋了捋头发,她在殿内一向披散着头发,只是松松地梳着发髻,艳丽无双的眉眼,带着成熟的娇媚和柔情,眼波流转间媚意横生。

她懒懒散散地坐起,十指蔻丹,鲜红娇艳,随意地搭在扶手上。

“没有最好,不如动起手来也麻烦。”

孟嬷嬷连连点头:“东宫一向管得严,太子目前对这个太子妃可是宠得很,夜夜留宿安朝殿,虽说花无百日红,以后的事不好说,现在若是有了,怕只能等生产的时候动手了。”

杨贵妃笑了笑,眼波一转,捂着唇:“太子大婚也快两个月了吧,看来是太子妃不太争气啊。”

“可不是,看着还小,也是没这个命啊。”孟嬷嬷轻轻扇着风,刻薄地说着。

她素来会讨好杨贵妃,知道她爱听什么,便又说道:“也不知太子妃如何想的,内殿伺候的丫鬟一个比一个好看,我看心气也一个比一个高。”

不止宫中,各家府邸的受宠妻妾都会在自己身边备上一两个模样鲜嫩的丫鬟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人不论最后是否得宠,是否有孕,都是掌握在主人家手中的,但选这类侍寝丫鬟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不能太漂亮,压了主子模样可不行,第二,不能太有性格,这样的人不好控制,第三,不能太心高气傲,会坏事,会给自己树敌。

“我们的人是不是被太子都拔去了。”杨贵妃话锋一转。

孟嬷嬷神情严肃,一张老脸皱着,狠厉说着:“太子这次下了狠手,内外院都整治了一遍,我们的人本就不多,这次全折了,大意了。”

太子殿下心狠手辣,大梁能与之比肩的人不多,多年来他在她们母子面前露出血腥狠厉的残忍却次次刃不见血,无人知晓。那些士大夫也不知是视而不见,还是真的一无所知,人人夸他仁义君子。

可她却知盛宣知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人。

“太子妃年幼,小门小户想必也是管不严手下的人,你找个机会试探试探。”杨贵妃沉默片刻,冷笑着,“若能在太子妃身边下手,太子也就不足为惧了。”

孟嬷嬷连连点头,奉承道:“娘娘说的是,奴婢这就去办,我看那太子妃文文弱弱,怯懦得很。”

“怯懦?我看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杨贵妃一想起当日敬酒时的场景,不由气得攥紧帕子,恨声说着。

孟嬷嬷安抚着:“我听闻那太子妃在太原就不得宠,性子文静,在姊妹中最不讨人喜欢,这样的人能是几个聪明的。”

杨贵妃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若是聪明哪会落得这样的地步。

“依我看,这事十有八九是那位教的。”孟嬷嬷一双绿豆小眼盯着贵妃娘娘,意味深长地说着。

“我看那太子妃是提不起来的人,若是可以的话,还不是早早被放出来在后宫与娘娘打擂台了。”孟嬷嬷信誓旦旦地说着。

太子一直不曾娶妻,身边就是连一个女人也没有。

杨贵妃多次借着官家的手给他送了好几次巧鬟美婢,每个都被他束之高阁,连见都没见过一面,那些女子在东宫都能塞满一个院子了,可送进去就不见音讯,官家有意苛责都说不上话来。

这些琐事归根到底就是殿下在后宫没有说得上话的人。若是有了太子妃就不一样了,明媒正娶的嫡妻,身份尊贵,内院人的事情是收是放都有个说话的人,当然背锅也有个人选。

“可她那日竟敢打我坤儿,好大的胆子。”杨贵妃怒气冲冲地说着。

盛宣坤可是他的眼珠子,当时怀孕的时候中了招差点一尸两命,好不容易生下坤儿,却坏了身子不能生育。多年来她一直战战兢兢,唯恐有妃嫔爬了上来,幸好自坤儿之后,宫中只生下两位公主,官家不知为何全都去母留子,新人老人也一直没有出头。

“不过是狐假虎威,娘娘也不想想,当日政事堂除了太子还有范阁老呢。”孟嬷嬷伸手安抚着她胸口,“太子妃从范家出的门,范阁老可最是护短了。”

“当真是欺人太甚。”杨贵妃咬牙切齿。

“娘娘可要保重龙体,这后宫还不是娘娘说的算,太子能宠爱太子妃多久,若是没了太子,太子妃还不是任由娘娘拿捏。”

“说的也对,等她出了东宫就会发现,后宫到底是谁在做主。”杨贵妃捋了捋头发,冷冷笑说着,眉目张扬妖冶。

“那是,可不是人人都是娘娘这般好福气,官家圣宠数十年,把娘娘放在手心宠。”孟嬷嬷奉承着。

杨贵妃脸上笑容一怔,盯着面前的胭脂玉牡丹上,那是殿下前几日刚送来的。

官家宠爱杨贵妃天下皆知,人人倾羡,也有人口诛笔伐,大骂妖孽,杨贵妃处在这样风暴中心四十年,从一开始的洋洋得意到现在的惴惴不安。

可无人知道她内心的惶恐不安。

官家,是真的喜欢她吗?

随着岁月流逝,她至今没有想明白。

“娘娘,舒王殿下求见。”门口丫鬟低声说着。

杨贵妃敛眉,脸上露出显而易见的厌恶:“说我休息了。”

舒王盛宣炀,是官家二皇子,比三皇子崇王殿下不过大半个月。

当时她嫁给还是莱王的官家一年多,还对爱情抱有天真浪漫的想法,却苦于一直无孕,心理压力极大,官家一边嘴上说爱着她,不介意她生不生孩子,一边却宠幸别的女人让她们怀孕。

与她同时有孕的那人甚至下毒害她,官家却舍不得处死她,只把人关在院中不出,最后甚至把那人孩子寄养在她膝下。

她每次看到盛宣炀只觉得当时生产时的痛苦与心碎,还有当日官家安慰她时的模样。

——“别胡闹,都是谣传,空口白牙如何定罪。”

那日起,她便明白有些路谁也靠不住,她要的,只能自己亲手去争取。

盛宣炀听到传话嬷嬷的话笑着点点头:“那请母妃好好歇息。”他身形微胖,一张白面团一样的脸笑起来格外有亲和力,看见不到人就直接转身离去。

门后的小黄门摇了摇头,舒王殿下日日都来,可从未见过一次贵妃娘娘,孝心可嘉,可娘娘不喜。

“舒王爷,太子殿下有请。”他走到花园时,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跪在他面前低声说着。

盛宣炀面露惊讶之色。

他和崇王一样,都是空有爵位,却没有实权的人,太子不愿意给,政事堂也不愿惹事,崇王有实权是早晚的事情,毕竟上面还有一个官家拉着,可他却是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处境。

父皇不重视他,杨贵妃厌恶他,兄长是太子,高高在上,文人追捧,走的是庄康大道,弟弟是崇王,父宠母爱,背靠荣王,走的是富贵荣华路。

“殿下。”传话的小黄门见人愣着,不由着急地又喊了一句。

“起来吧,去哪里?”舒王殿下温和说着。

“政事堂。”小黄门在前头带路,匆匆说着。

盛宣炀眉心一跳,直觉今日不应出门。

东宫安朝殿,苏锦瑟正在和王嬷嬷学打一种绳结,名叫团锦结,原是取了春天花团锦簇的意思,不过现在是初夏倒也不晚。

苏锦瑟手忙脚乱,顾得上这头顾不了那头,不是穿错地方,就是大乱线结。

“太难了吧。”苏锦瑟看着书中松松垮垮的半成品,不得不长叹一声,感慨自己没天赋,“不打了,你们谁打得好,我就拿去借花献佛献殷勤去。”

司棋翻花绳的动作一怔,很快就更加用心地编织花结。

如意和翠华闻言,对视一眼,动作整齐地放下手中的花绳,如意脆生生地说着:“其实我也不会,交给殿下这么慎重的事情,还是交给其他人吧。”

翠华赞同地点点头:“同意。”

翠华和如意都不是坐得住的人,一双手也是僵硬地很,翠华更是连缝衣服都不太会,如意年纪小,最是活泼闹腾的性子。

“我叫你们这几日练的字,练得如何了,不会打绳结没事,字写得难看可就丢脸了。”

苏锦瑟身边的丫鬟不少,司棋司画都是官家子女幼年时发配进范府的,范家内院丫鬟小厮也都是自小就开始学字的,入宫后选的人也都是在内侍监或多或少读过书,只有吉祥如意和翠华大字不识几个。

苏锦瑟没事干,只好捡起这三位丫鬟功课充当起了先生,其中如意最是勤勉,如今已是有模有样,翠华最是懒惰,斗大的字写得会爬。

翠华和如意地低着头沉默。

“去去,赶紧去练字,女孩子还是要有点笔墨的,小心被人骗了也不知道。”苏锦瑟头疼,这些丫鬟年纪都小,她自诩活了两辈子,看不得小孩目不识丁,就赶着两人去练字。

“吉祥你也去吧,我看你手工活也不咋地,你最近是不是迷上画画了,让司画或者去内侍监找个嬷嬷教你。”苏锦瑟看向角落里最沉默的吉祥,先是无情嘲笑了一句,后又笑问着。

吉祥瞪大眼睛,不明白自己哪里露了底。她性子沉稳,做事利索,唯一的缺点就是闷葫芦,不爱说话,此刻大惊失色的样子,倒是多了几分稚气。

“我看你无事的时候盯着堂中那几幅画看,眼睛都要瞪上去了。你们想识字学画画是好事,多个本事多条出路,再说了,我以后要给你们找婆家的,多点本事,选择的余地也多些。”苏锦瑟突然语重心长,说起婚配的事情就有些沉重。

肩负给人做媒,压力还是很大的。

吉祥眨眨眼,看着笑眯眯的太子妃,起身,深深行了大礼:“娘娘大恩,吉祥没齿难忘。”

太子妃是主子,她们是奴婢,各家内院中多得是主子打死奴婢的事情,最后那些枉死的人却连一卷草席都得不到就消失在尘世间,做丫鬟的最希望就是能找到一个好主子。

她是穷苦孩子出生,四岁就卖身入了范府,范老太太待人温和,管家却极严,府中人员却依旧有纷争,嬷嬷欺压丫鬟的事,小管事猥亵丫鬟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她一直战战兢兢,生怕死得不明不白。

生如浮萍,飘忽不定。她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好好活着。

从她开始伺候当时还是苏家七娘子的时候,就知道太子妃是个好主子,宽厚善良又不失手腕。

她模样比不上司棋司画,亲厚比不上翠华,活泼比不上如意,甚至连点翠、丰茶、雾水等人也都是各有各的长处,她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角落里的小草,存在却不受重视。

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慎重跟她说以后的事,教她读书写字,告诉她可以有新的未来。

她有未来,也许还不会太差,她面前一直茫然不知的路好似突然有了明灯。

苏锦瑟叫如意把人扶起来:“你这人就是太爱较真了,下去吧,好好练字。”

“你们也都下去吧,今日不用伺候了。”苏锦瑟见屋内还围着几个丫鬟,笑眯眯地说着,“今天日头好,去外面放放风筝。”

王嬷嬷等人都走了,暗自叹了一口气。

“嬷嬷是觉得我太温和了。”苏锦瑟见人都走完了,这才整个人像没骨头一样躺在罗汉床上,笑问着。

王嬷嬷停下编结的手,犹豫片刻后才说道:“姑娘一向仁慈。”她叫了姑娘便是不赞同但也不反对的意思。

“殿下那日是不是很凶。”苏锦瑟眯着眼看着落在空气中的日光,突如其来地问着。

王嬷嬷沉默。

“我看那日翠华都被吓坏了。”她扭着头看着王嬷嬷笑说着。

孟嬷嬷来的当日,在她们还未吃饭前,殿下曾下令让东宫所有丫鬟黄门嬷嬷聚集在前院,整整一个时辰,血腥味顺着夏日的风终究还是悄悄落在她鼻息前,刺鼻的味道让她作呕,心跳加速。

可当殿下来到安朝殿,站在不远处笑着说要去换衣服时,她就明白殿下不想让她刚才外面发生的事情,便也跟着他装着糊涂,不过问此事。

此后的几天,丫鬟们都无精打采的,她看着那些年轻娇艳的丫鬟,便开始教她们读书,给她们换个心情。

“我有时觉得,我大概就是命好,投了个娘子命,她们……还很小,性子也不坏,若是能帮一些就帮一些。”苏锦瑟笑眯眯地说着,“而且我总觉得不给她们读书,显得我虐待未成……小孩,读书识字总没坏处。”

“可会把她们惯坏的。”王嬷嬷语重心长,她深深地看着苏锦瑟,苏锦瑟笑起来嘴角有一个小小的梨涡,眉宇间坦然而真诚。

她的姑娘像是没长大的孩子,天真善良,好似从不曾被世俗所玷/污。

“姑娘不是命好,姑娘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王嬷嬷抿着唇,心疼地低下头反驳着。她看着苏锦瑟长大,自然知道她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步履维艰,险象环生。

她能走到这一步,靠的是自己坚韧隐忍,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运气。

苏锦瑟笑,有些观念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去说,她根深蒂固的教育让她无法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旁观者甚至是参与者,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何不推一把。

“让丫鬟们识字不坏的,益处大于弊处。”她沐浴在闲适的日光下,舒服地半眯着眼,困意涌了上来,不由困倦地说着,“再说,不会惯坏的,有嬷嬷呢。”

“还有殿下呢。”

她在热烈的日光笼罩下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