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由咸阳派使者到彭城(徐州),向怀王报告平定关中事宜。因为此次讨秦,名义上的统帅是楚怀王。
结果,怀王派来使者传达:
——依约行事。
这里所谓的“约”是指“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而言。
接到怀王旨意时,项羽勃然大怒。
“这样公平吗?”他对被带到阵中来陪伴的虞姬说。
出生于会稽的虞姬是项羽在江东时期就宠爱的女人,由于项羽舍不得离开她,所以此次远征也把她带在身边。实际上,讨秦诸将大半都是妻妾奉侍在侧的。若留下家族,有可能成为人质,因此,与之同行反而较为安全。
近来,项羽总觉得范增令他心怵。范增为了他未在鸿门杀掉刘邦而耿耿于怀——一大把年纪的人还像小孩一般使性,对他说话时,回答的态度不是冷淡就是粗暴。对范增简直是没辙。
因此,项羽只好对范增敬而远之,心里的苦闷转而向虞姬诉说。
“因为你是强人,所以他们把困难的事情都塞给你做……当然,他们这样做是不公平的。”虞姬一边说着,一边把手贴近项羽胸前。
项羽抚弄着她的纤细手指,说:“怀王也真岂有此理。他要我和刘邦竞争谁先攻入关中,却支派我到北方的赵,让刘邦直赴西方关中……我看他好像对刘邦有所偏袒。”
实际上,怀王确实有意让刘邦在这场竞赛中获胜。因为项羽的势力已经过强,而且个性强烈的他,过去曾斩杀自己的上司宋义,可能随时会对怀王表露僭越态度,当然不能坐视他的势力日益扩大。所以,培养能与项羽抗衡的势力,进而操纵势均力敌的双雄,使自己地位稳固。本身没有力量的怀王必须如此才能生存。
怀王期盼刘邦具有能与项羽抗衡的力量。目前的情形是,刘邦兵力远逊于项羽。但若使刘邦成为土地肥沃的关中王,势力逐渐增大的结果,很快就能与项羽势均力敌。
有此想法的怀王回答“依约行事”乃是当然。而这个回答使项羽怒不可遏,也是必然。
怀王的命令总不能不听。但平白让刘邦成为关中王,这又令他不甘心。现在该如何是好呢?——这种事情总不能找虞姬研商吧!
思量半天,项羽只有找军师范增了。
当时再三力陈必须将刘邦杀掉的范增,应该不会同意让刘邦坐上关中王这个位置。项羽想问的是,用什么理由拒绝刘邦。不料范增回答:“不能不让刘邦成为关中王。”
“为什么呢?”
“不守承诺过的约定,会失信于诸侯。”
“这我知道……可是,我不愿意把到手的关中白白送给刘邦啊!”
“关中是险要之地,而且土地非常肥沃。若因此而失信,让诸侯群起围剿,这就更糟……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策略。”
“你有什么策略呢?”
“关中是人们泛称函谷关和武关之间的区域……可是,西边有什么关呢?”
“习惯上,人们以蜀道之险谓之关。”
“可是,这并不是正式的关。蜀道彼方的巴和蜀也可以说是关中。”
“我不反对你的说法。”
“所有这些地域统称为关中。而这么大的地域要由一个王来统治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关中一分为四,成为雍、翟、汉、塞四国。让刘邦成为汉王,只统治巴、蜀和汉中之地,这不就得了吗?”
把一般所谓的“关中”一分为四,然后只给刘邦其中的一份,此种做法未免过分了些,因此,先把“关中”定义为较大的范围,然后一分为四——军师范增毕竟头脑好,想出的方法确实高妙。
巴、蜀是现在的四川省,范围着实广大,却属于边远之地。只给这个地方,难免会使刘邦有被流放的感觉,因此把巴、蜀和一般所谓关中之交界处的汉中(今陕西省邻近四川省的县)一并给予,就比较不会不近情理。
“那真正的关中呢?”
“我们把刘邦塞到边地,然后把洞口用巨石堵住。这个巨石——可以用信得过的秦国降将。比如让章邯为咸阳以西雍地之王,长史欣为咸阳以东塞地之王,董翳为上郡翟地之王……这样如何?”
“好!这的确是上策!”
项羽豁然开朗。
关于灭秦后的天下经纶,项羽只有一个念头——复古!
他全然没有创造新体制的意念。恢复秦统一天下之前的群雄割据状态,这是项羽的理想。这不是创造,只是复古。这样的改革有意义吗?
“恢复旧态?这样不能使诸将心向大王的。”
听到范增如此说时,项羽立刻道:“那就多增加一些国家吧!”
项羽的目的只在于使自己成为霸王,也就是说,自己为超级大王,而封给其余诸王远较战国诸侯为小的国;天下只有他这么一个霸王,其余都是小王。
因此,他认为将关中一分为四是“上策”,并且大表赞同。将天下一统前只是七雄之一的秦王领土分给四个人,这样的王,当然没有一个能和霸王相比。
项羽极其大方地将领地分给讨秦有功的诸将,并封他们为“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一批由诸将变成的诸侯,分别由咸阳附近的戏水出发,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邦前往西边汉中,一路上,他把走过的栈道放火烧掉。由杜南到蚀中的路非常狭窄,路上铺有如今日铁路之枕木,这就是所谓的栈道。经过火烧,这样的路会逐渐消失。
“为何要如此做呢?”
烧掉栈道之事是由张良提出的。一切交给张良处理的刘邦,对此举却不解其意。
“秦灭亡后,新成为诸侯的过去诸将,由于不需要太多的兵,所以已将大部分士兵在戏水边解散。被解散的士兵,以后很有可能结群成为盗贼。我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这些盗贼袭击我们。而且……”
“而且怎么样?”刘邦问道。
“烧掉栈道,等于以行动表示您无意返回东方,逐鹿中原。项王一直认为您有可能与他争天下,因而颇有戒心。这样做可以消除他的疑心,不是吗?”
“消除项王的疑心固然好,可是,没有栈道,我以后不是不能到东方吗?难道你要我永远屈居在这个地方?”
“不,事实不是如此。”张良笑道,“栈道是人们新造的路,古道依旧在。这路鲜为人们所知,所以一旦采取隐秘行动,反而方便。因此,烧掉栈道不足惜……何况我的才识是为辅佐日后成为天下之主的人而生,只以做巴、蜀、汉中之主而满足的人,不配请我当军师呢!……真正的胜负要到最后才会揭晓,也就是说,我现在才要开始真正施展我的谋略本领,主上,您且拭目以待吧!”张良说。
“我必须在汉中这个偏僻地方待多久呢?”刘邦想到要在这穷乡僻壤待上一段时期,就有些怅然。
厌恶来到巴、蜀这种边远地方的,不是只有刘邦,麾下兵卒为此而在途中逃亡的也不少。
乖乖跟到汉中之都南郑来的兵卒则无日不唱思乡之歌。他们的故乡都在函谷关之东。
听到兵卒在唱思乡曲时,刘邦更暗自下定决心——早日回东方。思乡情绪是强大力量之泉源,刘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强力武器。
项羽认为能够成功地灭秦,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因此,他认为对部属的论功行赏是一种施舍。由于真正的功劳在于自己,所以得到恩赏的人等于是沾了光,理应不会有什么不满才对。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的论功行赏,自然欠缺周详。
虽说制造许多小领主,但数目毕竟有限,一些自以为有资格受封为王却期望落空的人,当然会有不满心态。由于论功行赏并无明确基准,所以不满之声日益升高。事实上,行赏与否完全根据项羽个人的好恶。
复古主义者项羽封王的原则,是以秦统一全国之前的诸侯后裔为第一优先,至于选择何人,就全视项羽的喜好而定。
以齐为例,秦之宰相李斯被处刑的当时,齐王为田假。但田假后来被田荣放逐,投靠项羽。后来由于赵遭攻打,楚乃命齐前往救援。而田荣却以田假亡命至项羽处为由,不接受这项命令。
——除非杀掉田假,否则不出兵。
接到这个答复时,项羽大为震怒。
结果,齐国将军田都背叛田荣,为项羽救了赵。
讨灭秦后,项羽没有封齐之国君田荣为王,而封田都为齐王。田荣自然极为愤怒,于是杀了田都,自立为齐王。不仅如此,他更任命彭越为将军,在梁地兴兵叛乱。
原来交情极好的陈余和张耳,后来友情之所以产生间隙,是因为张耳成为常山王,而陈余却未受封。埋怨项羽的陈余因而向田荣请求援兵,攻打常山王张耳。结果,张耳落荒而逃,前往投靠刘邦。
为此,项羽怒不可遏,立刻派兵攻打齐国田荣。
好不容易灭秦,结果,天下再度陷入混乱。
项羽太欠缺宽容之心了。
名义上的天下之主楚怀王始终担忧的事情,逐渐有噩梦成真的迹象。
——平定天下的是我项羽,怀王无任何功绩可言。怀王只是我叔叔项梁带来的人罢了,我根本没有向他低头的必要!
这是项羽的想法。他于是对怀王说:既然天下已定,望勿再为楚王,而行称帝。
项羽遂奉怀王为义帝。
他原本企图借此由自己掌握实权,结果还是觉得义帝的存在颇为碍眼。
“难道我不能成为天下之主吗?”项羽如此询问虞姬。
“谁说不可以!讨灭秦全是大王一人的功劳,其间义帝什么事情都没做过。大王才是有资格成为天下之主的人啊!”虞姬回答。
“说得也是。”
项羽认为消灭义帝的时候到了。
他遂派使者向义帝上奏:“为帝者必须拥千里四方领土,且以河流上游为据地,是自古以来的惯例。臣业已为帝觅得理想之处,伏请陛下迁移该地。”
项羽逼迫义帝迁都长沙。
“情形不对——”
义帝家臣约略猜出项羽的意图,但在未向义帝报告之前,业已纷纷逃散。
家臣作鸟兽散后,再也无人护卫义帝。
项羽命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在扬子江上杀害义帝。
这是诸侯离开戏水阵地到封地半年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