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斐来到有我跟铃藤在的图书室时,是16日晚上10点半左右,离9点半的解散时间已经一个小时了。在这一个小时内,他非常有可能把榊找到温室再杀了他。”
枪中没给他人插嘴的机会,紧接着说:
“在此,让我们假设他就是凶手,重新架构他的犯罪经过。
“他用事先从图书室拿出来的书,趁榊不注意的时候把榊打昏。因为他不是拿棒子或装饰物等当凶器,而是拿一本书,所以对方一定不会起疑。把榊打昏后,再用榊身上的皮带把榊勒毙。
“然后,甲斐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来到图书室。我跟铃藤在图书室讨论下一场戏的事,大家都知道。万一我们不在图书室,他也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到某个人的房间去。就这样,一直到17日凌晨3点多,他都跟我们在一起。那么,他把尸体搬出户外,究竟是在来图书室之前还之后呢?据我猜测,应该是之后。
“刚才我也稍微提过,简单来想,如果把尸体搬到冰点以下的户外冷冻,放在户外多久,死体现象的进行大概就会停止多久。我不知道实际情形为何,不过,凶手应该是这样计算的。假设甲斐是凶手,他在去图书室之前就把尸体搬到外面去,那么,一直到他离开图书室的3点多为止,尸体已经被放在雪中四个半小时以上了。这么一来,他所制造的不在场证明就没有意义了。假设他是在晚上10点杀死榊,然后把榊放在户外四个半小时,让死体现象延迟四个半小时,那么,死亡推断时间就会变成凌晨2点半。当然,这个推断还会预留相当大的缓冲时间,这么一来,他的不在场证明就未必会成立了。
“所以,甲斐应该是在制造完不在场证明——亦即凌晨3点以后,才再度下楼,把尸体搬到户外。在那段时间内,我想尸体是被放置在走道上。因为,如果一直放在温室里,等他要把尸体放到外面延缓死体现象时,他想要延缓几小时就得放置几小时。例如,如果要让10点死亡的尸体,看起来像是凌晨1点死的,至少得把尸体放在外面冷冻三个小时。可是,从凌晨3点开始放置三个小时,就得放到早上6点钟。而甲斐观察过前天早上的情形,知道这个家大概7点就开始活动了,所以,他不能拖到那个时间。
“因此,他先把尸体移到走道上。因为走道上没有暖气,虽没有外面温度那么低,也算是相当低的低温状态,可以让死体现象的进行比在温室延缓一些时间。先这么做,不需要把尸体放在外面三个小时,就可以缩短很多时间。也就是说,他两度模糊了死亡时间。”
来到雾越邸的第二天下午,大家都睡得很饱,消除了疲劳,只有甲斐一个人显得睡眠不足,眼睛还严重充血。第三天早上——榊被发现陈尸温室的早上,他看起来更疲惫了。如果真如枪中所说,他进行了那样的杀人计划,那么,就可理解他为什么显得那么疲倦了。
“这样看来,甲斐就是凶手这个假设,应该没有什么理论上的问题吧。另外还有几件事可以证实,例如——
“为了让他的伎俩得逞,最好有技术熟练又值得我们信赖的验尸医生在。关于这一点,曾经帮警察工作过的忍冬医生是最好的人选。甲斐事先就知道医生有这样的经历吗?——是的,他知道。第二天下午,铃藤跟医生在沙龙谈话时,因为餐厅跟沙龙之间的门开着,所以,坐在餐厅里的我、深月跟他,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而且,在的场小姐被正式介绍给我们认识之前,忍冬医生就跟我们提过,这个家有一个专属医生。经过两个医生讨论确认,更可以提高死亡推断时间的可靠度。可靠度越一高,就越可以确保他的不在场证明。
“那么,他有关于死体现象的知识吗?有的。他说过,他本来想读医科,所以,他的法医学知识也许会比一般人强;而且,在我们这一群人之中,他是推理小说看得最多的人。所以,当他要杀人时,当然会很自然地想起‘模仿杀人’或制造不在场证明等等。至于把尸体放在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以搅乱推定死亡时间的伎俩原理,在推理小说中也有几个很有名的应用例子,他很可能是从中得到了灵感。
“他知道这栋房子有那样的温室跟走道吗?——他当然知道。第二天下午,当我跟铃藤发现温室时,没多久他也来了。所以,他事前已经知道:温室的温度维持在25℃、走道上没有暖气、走道上有一个门通往外面平台。”
接着,枪中说出他的推理结论:
“既然所有条件都齐全了,我们可以断言,凶手就是甲斐幸比古。”
“可是,枪中,甲斐他……”
名望奈志想发表意见,枪中微微举起手来,阻止了他,自己继续说下去。
“他在第一幕所采取的行动,应该就如我刚才所推测的。他把榊的尸体搬到外面雪地上,经过一两个小时,他认为时间差不多了,再把尸体搬到温室内。为了掩饰尸体被雪沾湿的事实,他才模仿白秋的《雨》,布置成‘模仿杀人’。把从大厅拿来的木屐放在尸体脚下、让洒水壶滴下水来……
“至于他为什么会选择《雨》呢?因为第一天晚上,我们在沙龙听到了音乐盒里的音乐,当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拟定杀人计划时,想到利用音乐盒的音乐,也是很自然的事。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他为什么不把尸体放在杀害地点,而要搬到温室中央?
“理由是,他不希望被杀害的痕迹——失禁的痕迹,被洒水壶的水冲掉。因为对他而言,最大的威胁是有人怀疑尸体曾被搬出温室外;或是从温室外搬进来。他曾经三度搬动尸体——把尸体从温室搬到走道、从走道搬到平台、从平台搬回温室。如果被发现尸体搬动过,就会破坏他伪造不在场证明的计划。在搬运尸体时,他除了固定好尸体的手之外,一定也很注意尸体的整体姿势。尸体放在走道上时所留下的痕迹,他一定也仔细擦干净了。让大家相信尸体一直在温室里,凭这一点来推定死亡时间,是这个计划成功的第一要件,所以,他一定要留下‘在温室内杀害的痕迹’。因此,洒水壶的‘雨’,必须在不同的地方下。”
甲斐就是凶手。
听完枪中非常理论性的推理,我想起了甲斐纤细的五官与神经质的性格,还有他那壮硕的体格。没错,如果是他的话,一定可以注意到所有细节,如枪中刚才所说那样,轻而易举地多次搬动尸体。
“可是——”
听到我冲口而出的“可是”,枪中立即反应说:
“你是说今天早上的事吗?”
“嗯,”我疑惑地说,“那么甲斐昨晚怎么会……难道,他真的是自杀吗?”
“没错,”枪中很肯定地回答,“他是受到良心的苛责而产生恐惧,当然,这种事要问他本人才知道。不过,我可以确定甲斐的死的确是自杀。昨晚他那么慌慌张张地冲出去,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不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害人,而是因为自己是凶手才企图逃走的。逃亡不成,他就选择了自杀。”
“可是,那些人形怎么说呢?”
“那是因为地震的关系。”
“没有地震啊。”
“我说地震只是一种比喻。”枪中看着我,缩起肩膀说,“我,的意思是,芥子雏不是有人特意扳倒的,而是因为那个楼梯平台的震动倒下来的。”
“怎么说?”
“甲斐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栏杆上,另一端做成环结套在脖子上,从那个楼梯平台跳下来。栏杆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当他垂下来大幅度摇晃时,也可能撞到下面的柱子,这样的冲击让楼梯平台产生了地震般的震动。这样的震动当然也会影响到放在那边的雏坛,震倒那些小雏娃娃。”
“原来如此,所以你才……”
我想起刚才枪中去察看人形时,在楼梯平台上发出的声音——咚!非常沉重的震动声。他八成是在楼梯平台上跳跃,实验地板摇动的程度。
甲斐真的自杀了?昨晚我们一起目击那个戴能面具的人物后,他知道再也隐藏不了自己的罪行;或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所以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可是,动机是什么呢?”这回换名望奈志发问了,“总不会真的为了不想还那几十万,就把榊杀了吧?可是,那也没有理由把兰跟深月都杀了啊。”
“当然不是因为这样的动机。”枪中回答后,面向默默听着他说话的雾越邸主人,“以上我所说的,都是以这个事件中用肉眼可以看得到的部分为根基,极力排除暧昧不清的因素,努力做出来的推论,完全没有触及‘动机’这个人类心中的问题。不过,老实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凭刚才的推理,来断定甲斐就是凶手。说真的,我是先考虑动机问题,才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