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能源A计划(3)

等石头将张鹤生背起来的时候,陈天顶也飞快的扑灭了篝火,将剩下的固体燃料小心包好,装进了行李箱里。

因为只有华伯涛知道这条隧道的底细,所以接下来的路杨开决定和华伯涛同行,九筒作伴。而原先担当先锋任务的赵勇德,则临时被调去扛行李箱了。

毕竟,石头再有力气,也不是铁人,不可能背着张鹤生的同时,还将那百来斤重的行李箱揽在身上,要真是这样的话,走到半路就得累死。

杨开本来想将小组分成两批,一批驻扎在原地,另一批深入隧道。但仔细一琢磨,还是作罢了。众人的一系列大动作,想必已经惊动了大坝上剩余的日军守卫,或许此刻他们正在不遗余力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搜索呢。这时候再将陈天顶他们放在隧道之中,无异于羊入虎口,等着日本人来捉拿。

于是,在和华伯涛商议之后,杨开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先前的队形,一队前,一队后,缓缓地朝着隧道的尽头推进。

行李箱中共有三只美式手电筒,鉴于越往前走,视野就越黑,杨开决定将这三只手电筒一分为二,自己一只,华伯涛一只,最后一只给后面的陈天顶小队照明。

“华教授,走吧!”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杨开端着卡宾枪说道。

他把自己的那只手电筒绑在了卡宾枪的枪管上,这样的话,不但方便携带,在可视范围内发现异常状况后,还可以立刻开枪。

“嗯。”华伯涛点了点头,一脚踩在了积水上。

通过隧道的拐弯之后,两边墙壁上的告示牌鳞次栉比,就如同街头上的商店广告一般。大多数告示牌已经褪色,几种颜色的油漆混在一起,透露出一种苍凉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湿气太大导致的短路,天花板上的小灯很多都熄灭了,有的只剩下灯丝在发亮,无奈之下,杨开和华伯涛只能丢弃了省电的想法,将手电筒的功率调到最大。即便如此,两条粗长的灯柱一投进黑暗的介质里,还是很快就消失了一半,只能照的清楚前方五六米远的距离,就好像这黑暗中,藏着一只可以吞吃光明的怪物,一发现光亮,立马就将其塞进嘴的,嚼的渣子都不剩。

“指战员,那里好像有个东西!”突然,杨开听见了九筒惊慌失措的声音。

他的声音很低,也很沉闷,像是压抑着情绪的拨动。

“什么地方?”杨开停下了脚步,警惕的说道。

他试着抬起枪口,极力的搜索着,不过照了半天,发现隧道还是那个单调的隧道,除了天花板就是墙壁,华伯涛也用手电筒左右照了一番,结果同样一无所获。

细碎的灯光映射在积水里,仿佛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月亮。

“就在前面。”九筒说道。

“前面?前面没东西呀。”杨开皱了皱眉,对九筒的话产生了怀疑,如果前面真有东西的话,他不可能看不见。

有句话叫疑心生暗鬼,难道是九筒神经绷的太紧,产生了错觉?

想到这,杨开将目光投向了华伯涛。

“没有。”华伯涛摇了摇头。

“真有东西,不明摆着就在前面吗?只不过太模糊了而已,你们怎么一个个都看不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九筒一把夺过华伯涛的手电筒,飞快的向前走去。

他的动作太急,踩着脚下的水花哗哗作响。

“喂,九筒,回来!”杨开没料到九筒会做出如此举动,当即大声喊道。

不过九筒却把杨开的话当做耳边风,反而越走越快,就像中了邪。

“看来他好像真发现了什么。”华伯涛在片刻失神之后,眯着双眼说道,随即这位老教授推了推杨开的胳膊:“走,跟上去!”

“好!”杨开点点头,然后弓下了身子,端着卡宾枪,保持战术动作,小心翼翼的尾随着九筒前进,半明半暗的灯光,将三个人的影子,拉的分外狰狞。

就这样跑了大约一分钟,九筒终于停了下来,然后双手叉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指战员,你自己看吧,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东西。”

九筒的一句话,将杨开刚要说出口的责备之辞,憋进了嗓子里。顺着九筒手指的方向,他的确发现,在浓浓的水蒸气之中,似乎藏着一个大家伙。

这东西大约一人多高,四四方方的,因为水蒸气太大的缘故,只露出了一个边角,边角上生满了红色的铁锈和绿色的铜锈,显然是一个金属制品。

此刻,华伯涛也走了过来,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当即咦了一声,双眼中闪现出了奇异的光彩。

“杨开,再往前走几步瞧瞧。”华伯涛说道。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已对这个铁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人又往前靠了一段距离,现在,隐藏在水蒸气后面的东西就比原来清晰多了,杨开甚至发现,在这东西的正上方,竟然镶嵌着两块厚厚的挡风玻璃。

只不过因为时间问题,挡风玻璃上已经落满了灰尘,灰尘被积水一冲,就覆盖了整个玻璃,一点儿也不透明了。若不是仔细去瞧,还真瞧不出那两块是玻璃。

此时,华伯涛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不过谨慎的他还需要证实一番才行。

“杨开,一只手电筒的光源太小了,把你的手电筒跟我照同一个地方,这样的话,比分散了好。”华伯涛说道。

杨开点点头,遵照着华伯涛的吩咐,将两束光源全部汇聚在了铁家伙的中间位置。

光源一集中,附近的水蒸气立马被驱散了不少。

而这个铁家伙也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令杨开万万没想到的是,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辆锈迹斑斑的火车。

具体来说,这应该是一辆小型火车,无论是外型还是体积,都比火车站的那种蒸汽机车头要小上一倍。火车的两边,各有四个轮子,前面两个轮子挂着杠杆,显然

是连接到内部的引擎,用于驱动的。和蒸汽机车头不同的是,这辆火车头的驾驶室是在前面,而且火车上也没有烟囱,以及烧煤的煤箱。只有两条电缆从驾驶室里拖出来,无力的散落在积水里。

“华教授,这火车怎么有点奇怪?”在杨开的印象里,火车都是利用瓦特蒸汽机的原理,通过燃烧煤炭来顶起气缸的。所以,但凡是火车头,驾驶室里都有一个司机,一个烧煤的,司机负责控制仪表,烧煤的不停地将煤炭丢进气缸里,推动火车。而煤炭燃烧后的空气则从车头的烟囱里派出,所以每次火车一开,都会排出滚滚黑烟。

但眼前的火车,不但体积小,而且没有烟囱。

如此一来,它是靠什么推动的呢,难道还靠人推不成?

华伯涛没说话,只是炯炯有神的盯着这辆火车头,片刻,他的目光被那两条积水中的电缆所吸引,于是,华伯涛走了过去,蹲下身来,把手伸进水里,拽出了其中一截电缆。

电缆估摸着有大拇指那么粗,外面套着胶皮,一条红色,一条黑色,显然是为了区分火线和零线。

“你是不是想问我,这火车怎么没有烟囱?”华伯涛用大拇指盖撬了撬电缆的末端,发现那里的铜丝切面很整齐,应该是被利器剪掉的。

转头一看,电缆的另一端,联向了火车的驾驶室。

“对,我就是想问这个。”杨开说道。

“这辆火车头的引擎,本来就不是蒸汽机,又怎么会有烟囱?”华伯涛眉头紧锁的放下电缆,尽皆着走到了火车头旁边,试着去拉动驾驶室的铁门。

所幸,铁门并没有上锁,轻轻一拉就开了。

不过卡在门缝里的灰尘和铁锈,却迎面扑了华伯涛一脸,还有许多掉进了他的领子里,弄的华伯涛浑身直痒痒。

“不是蒸汽机,那是用的什么……”杨开瞪大了眼睛。

“待会再告诉你,杨开,给我搭把手。”华伯涛转过头来说道。

原来驾驶室太高,必须要跨出老大一截才能登上去,华伯涛年老体衰,自然是够不上,只能叫杨开代为帮忙。

在杨开的帮助下,华伯涛终于进入了驾驶室。驾驶室很小,只有普通人家半个厕所那么大,虽然这个形容很不恰当,但事实的确如此。

整个驾驶室很简洁,大大小小的东西,一个环顾,就能收入眼底。驾驶室的拐角处挂满了蜘蛛网,椅子上也烂了几个大洞,发出阵阵霉变了的馊味。这味道很是难闻,华伯涛只得暂时用手捂住鼻子,观察起位于椅子正前方的控制台,说是控制台,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玻璃仪表,还有十个指头能数的清的按钮。仪表上写满了刻度,华伯涛认识,上面的那个是气压表,下面的那个则是温度表,两个表的测试装置应该是直接连通到了火车的引擎,方便驾驶员监控发动机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按钮的右边标示着许多密密麻麻的日文注解,华伯涛只看了几眼,便没去看了,大体就是一些参数,没什么特殊的意义。

比起这些,他更关注那两条电缆的末端。

很快,华伯涛就再次找到了那两条电缆,它们被插进了控制台的最左端,红线在上,黑线在下。

“如我所料。”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心中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证实。

不由得再次端详起了这个精简的驾驶室。

竟然为了峡谷里的东西,单单开凿出了一条隧道,还专门制作了这种适用于隧道运输的电力机车,小鬼子当真下了一番苦功。他心里暗暗想到。

原来,因为黑龙江腹地的气候条件限制,隧道里根本无法使用蒸汽机车,如果使用蒸汽机车的话,低温下燃烧的煤炭根本无法推动车轮,而且烟囱所排出的烟雾,也会导致大量积水,阻碍火车运行。于是,日本科学家便剑走偏锋,设计了这样一个纯电力驱动的火车头用来拉动货物,先前华伯涛看到的电缆,便是火车头供电的纽带。如果电缆的另一头没剪掉的话,应该是无限延伸到隧道的入口,甚至是这座大坝的控制室,这样,那边只要一通电,这里的驾驶员就能将货物送到隧道入口,装卸完毕后,再回来继续。而大坝本身又可以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可谓一箭双雕。

但这隧道的尽头,到底是什么呢?

就在华伯涛陷入思索的时候,驾驶室外传来了杨开的声音。

“华教授,我在后面的车厢里,发现了一点东西。”

“哦?”华伯涛一愣,感觉驾驶室里再也找不到什么线索之后,便跳了下去,朝着连连挥手的杨开走去。

“发现了什么?”华伯涛问道。

他知道杨开的为人,既然喊了自己,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杨开所指的东西的确很奇怪,那是一块白中带黑的石头,此刻正安安静静的躺在他的手掌心,这块石头的外表就像油脂一般光滑,有些部位还是半透明状的,看起来就像是和玻璃揉成一团的肥皂。

“你从哪里找到的。”

华伯涛拿起石头,疑惑的问道。

“就是后面的车厢。”杨开转过身来,指了指火车头的后方。在那里,还连着三个梯形的铁皮子车厢,似乎是用来装卸货物的,只不过此时车厢里的东西已经清了出来,空敞敞的。

刚才看到华伯涛在驾驶室里发呆,杨开便带着一腔疑惑,四处观察了起来。很快,他就被一节节的车厢所吸引,车厢没有攀爬的设置,不过好在他身手敏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了上去。令人遗憾的是,杨开找遍了三个车厢,都没看到什么东西,只是发现车里里很滑,他用手捻了捻,发现差点让自己摔倒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奇怪的胶状物。于是便倍加留心,终于在一块铁板的夹缝下,找到了这个奇怪的石头。

石头的材质和那些胶状物很像。

杨开相信,二者就是同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很可能就是日本人在不断运输的奇怪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