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爷爷

破旧的教室里,没有边框的黑板上方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右侧写着“离高考仅剩178天”,底下黑压压一片都是埋头苦读的学生。

远夏看着这一切,内心无比感慨,他竟还有重回课堂的一天!

学习条件是艰苦的,门窗都是缝隙,甚至连玻璃都破碎了不少,大家用旧报纸和作业本钉在那儿挡风,有的已经被吹开了,风灌进来,稀释着教室里的热气。

但大家丝毫不为这些影响,学得十分认真。

他们上高中那年正好恢复高考,得知这一消息,全校师生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因为上大学的出路远比招工征兵更令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出路更佳,大家都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临近期末,新课都上完了,现在是复习时间。

远夏一个星期没来上课,桌上堆了一堆散发着浓浓油墨味儿的试卷。那都是老师们自己手刻蜡纸印出来的,一张试卷写下来,手侧全都是黑的,稍不留神,连袖子都是黑的。

远夏将试卷分门别类整理好。说实话,那些题目绝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尽管他从前是个尖子生,但此刻让他来做这些题,估计及格都艰难。

他在想,过几天就期末考试了,他现在去参考,会完全露馅儿吧。

不过学校的安排让他暂时松了口气,毕业班寒假补课,放假时间延长到了腊月二十六,期末考试也推迟到放假之前。这也就意味着他还能学上半个月,可能到时候情况会稍微好点吧。

远夏开启埋头苦读模式,不管是不是为了期末考试,他也得抓紧时间,毕竟离高考仅有半年时间了。

每天早出晚归是常态,连买菜都只能让李玉英帮忙。

他每天只能早晚回家一趟,早上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吃早饭,晚上他们都睡下了,但还是得回去看看,不然不能放心。

远秋在家养病不上学,她包揽了做饭的活儿,照看弟弟妹妹。

远夏再三叮嘱她一切都得用温水,不能沾凉水。

这也是远夏期望爷爷过来的缘故,爷爷要是来了,买菜就不用麻烦李玉英,远秋以后上学了,重阳中午还能回家吃饭。

所以他又赶紧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回老家,表明兄妹几个需要爷爷的照顾。

他这封信还没寄到,远德厚就到了。

远夏和远秋两个都是在老家出生的,那个时候远达生的工人等级还不够高,在哈尔滨分不到单间宿舍,就没把妻儿接去。

后来远达生调到肃阳,他们一家才团聚。

远德厚始终在老家种地,很少来肃阳。

远夏的记忆中就只来过一次,就是重阳出生的时候。老人家晕车,不喜欢出远门,后来就再也没来过。

期间远夏回过几次老家,上一次回去便是父亲去世,全家送父亲的骨灰回家安葬。

当时远德厚就问过,他们母子是否要回老家。老人其实是担心儿媳会带着孙子孙女改嫁,孙子孙女成了别人家的人,回了老家,至少不会完全失控。

他的担心并不多余,胡美莲改嫁了,令他稍感安慰的是,大孙子坚持带着弟弟妹妹,一个也没跟胡美莲走。

老人家接到信,立马安排家中的一切,赶到肃阳来了。

几个小的从小就没怎么跟爷爷相处,感情说不上多亲厚,但此刻见到爷爷,都无比兴奋。家里有了大人,他们就有了主心骨和安全感,大哥虽然能干,但也不过是个大孩子。

远夏也非常感激爷爷这么快就赶了过来,这个年纪这个年代的老人,背井离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远德厚今年七十了,他头发花白,满面尘霜,腰杆倒是笔挺。他是个手艺人,有活做的时候就不下地,因而不像同龄的农村老人那样老态龙钟。

远德厚到后不多久,便跟远夏商量,想带他们兄妹五个回老家:“在这里喝口水都得花钱。你们跟我回老家算了,爷爷有门手艺,每年往队上交一点钱抵工分外,还能剩下一些。家里还有些自留地,可以种菜,应该能养活你们兄妹几个。”

远夏拒绝了:“爷爷,我们不回老家,就在肃阳。我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如果考上大学,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我还能勤工俭学,每个月都可以寄钱回来。如果没考上,那就进厂上班,我能养活你们。”

远德厚有些着急:“可是我在这里就没法挣钱了呀。”

远夏说:“能的,爷爷。肃阳也有人打家具啊,或者看能不能找点小生意做,不可能挣不到钱。我爸去世后,国家一次性发了一笔抚恤金,大部分被我妈花了,她给了我三百多,小秋住院花了一些,我这里还剩了两百来块,能支撑几个月,这几个月咱们肯定能找到挣钱的法子。”

远德厚看着大孙子,没有说话,而是在心理盘算着事情的可行性。

孙子孙女都是城里户口,回老家也没法像村里人一样挣工分分口粮,六个人全靠他一人挣工分,说实话压力是巨大的,哪怕他有一门手艺。

他每天给人做工挣两元一天,给队里交一块五,剩下五角钱养不活五个孩子,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活。

他想带孩子们回去,是仗着自己这些年攒下了一点微薄的积蓄,且农村的生活成本远比城里低,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几个孩子饿死。

只是回了农村,以后想进城就难了。他思前想后,觉得可以冒险一试:“那就先不回去,看看再说。”

说服了爷爷,远夏很高兴,他拿出一百块钱给爷爷:“这个爷爷拿去买菜。我这里还留了一些,留着交房租和水电费。”

远德厚不收他的钱:“爷爷这里还有点钱,不用给我。”

远夏说:“这么多钱放在我身上不安全,还是交给爷爷保管吧。”

远德厚这才收下来。

远德厚一来,几个孩子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

远夏的奶奶很早就去世了,独居多年的远德厚生活技能不错,会做饭,做得还不错,会收拾房间,老人虽然独居,但是个很干净整洁的人。

爷爷来后,远夏就将家交给了爷爷,自己专心学习,好让期末考试看起来不那么惨淡。

今年冬天非常冷,临近年关,天气都未有转暖的迹象。这几天北风呼啸,天气预报说最近可能要降大雪,结果这天吃晚饭时,雪真的下起来了。

远夏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看到大雪了,但印象中,他年轻的时候,老家还是年年有大雪的,大概是当时工业化程度太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甚微。

今天的雪真不算小,一开始还是沙沙的雪粒子,天黑之后,就变成了鹅毛大雪。

同学们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下雪好玩,担忧回去路上不安全。

刚上了一节晚自习,学校就下达通知,让提前放学,怕雪厚了回家路上不安全。

于是远夏和马建设背上书包,将帽子围巾都戴上,裹得严严实实的,一起从教室出来。

由于之前下过雪粒子,路上太滑,他们不敢骑车,只能推着车往回走。

有人不信邪,非要骑车,结果连人带车摔了个四仰八叉,惹出一阵哄笑。这样的事出了两起之后,就没人敢冒险了,毕竟摔坏了会耽误学习,这个节骨眼上,谁愿意当病号呢。

出了校门,大家便各自散去,马建设叹气:“不能骑车也太麻烦了,这种天咱们走路回家不得一个多小时。”

肃阳农机厂与肃阳高中一个位于城西,一个位于城东,正常情况下,他们骑车需要十几分钟左右,步行需要将近一个小时,这种天走路那是得超过一个小时。

远夏调整手电筒的位置,冬天经常断电,他们赶夜路主要靠手电:“再久也得走,不然你留学校过夜?”

一个多小时后,远夏披着两肩积雪回到家,弟弟妹妹都睡下了,远德厚还没睡,他说:“我给你煮了糖水鸡蛋,放在水锅里热着,你吃了再去洗脸。”

“好。谢谢爷爷,我晚上吃饱饭了,以后晚上不用给我留吃的。”

远德厚则说:“你读书费脑子,营养要够,吃吧。”

远夏只好默默地吃了一碗红枣煮鸡蛋,刚从冰天雪地中回来,热乎乎东西下肚,感觉总算活过来了。

远德厚等他吃完,说:“今天这么大的雪,太冷了,冬冬已经睡了,就不跟你去牛家了。”

爷爷来了之后,远冬就跟着远夏一起睡,让爷爷带着重阳睡家里。

远夏点头:“好,天太冷,就在家睡吧。家里还有被子,要是不够,就多盖一床。”

远冬其实还没睡着,他不是怕冷,而是傍晚和大家玩雪,把棉衣棉裤棉鞋都弄湿了,放在炉火边烘烤,不能再穿。

他央求爷爷别跟大哥说实话,怕大哥骂他,爷爷果然守信用,没说这事。

远冬睁开眼,伸着胳膊指着写字台:“哥,快看,爷爷给我做的收音机盒子,好不好看?”

远冬做的那个矿石收音机虽然能收音,但原机壳摔坏了,怎么也组装不起来,只能摆在一个地方不能动,现在远德厚用一个木头盒子将零件组装了起来,看起来就美观多了。

远夏打量着那个收音机盒子,木板刨得光滑干净,边角修成了圆弧状,更别致的是,他在木板上雕了两朵线条简洁的花,寥寥数笔,却颇有趣味,使得整个木头盒子看起来颇具艺术性,他由衷赞叹:“爷爷的手真巧。”

远德厚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家伙事不凑手,胡乱拼凑了一个,也没有刷漆。”

远夏说:“好看。”

远冬打着哈欠,又嘀咕一句:“大毛想让我帮他做一个矿石收音机。”

远夏心中一动,自制收音机本来是为了自用,但不是人人都会做,如果自制收音机去卖,比百货商店的便宜,肯定会有人要。

当然,寻找客源这个问题比较关键,熟人才信得过,可熟人又不好收费,最好是熟人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