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长江防线

    十月,元军进入郢州,攻克沙洋和新城两城。十二月,伯颜攻打阳逻堡。据守该地的南宋夏贵竟弃堡而逃回庐州。阳逻堡乃长江渡江之要冲,至此,元军终于突破长江之线了。

    《十八史略》只写到南宋灭亡的“崖山之役”(1279年)。因此,元的第一次远征日本包含在其中,第二次远征(1280年)则为其后的事。

    现在把话头拉回大陆。

    发生在派遣远征日本军前一年至元十年(1274年)的襄阳之战,可以说是宋元对决的关键战。依据南宋元号,这一年是咸淳九年。理宗于九年前死亡,由于未有嗣子,因而由胞弟荣王之子赵琪即位。就血缘关系而言,这个被称为度宗的皇帝是最接近的;然而就人物而论,这位皇帝颇有问题,实在称不上英明。

    “皇族中并不是没有更优秀的人,面对蒙古即将南下,我们期待的是英主。”大臣中有人以此理由表示反对,贾似道却断然驳斥之:“由血统最接近的人即位,是天经地义之事!”

    对贾似道而言,不甚英明的皇帝比较容易驾驭。度宗知道自己被选为皇嗣的经过,因而对贾似道非常感恩。贾似道的独裁体制可以说即将建立起来。

    襄阳频频派遣使者到朝廷请求援兵。然而贾似道却不发一兵一卒,因为根据他的判断,要想在襄阳阻止蒙古军南下是不可能的事。

    “要阻止,就要在长江之线阻止。”这是贾似道的想法。与其派援兵到毫无希望的襄阳,不如加强长江一线的防备。由于杭州接近长江之线,他因而上书建议暂时迁都僻地。想不到向来对宰相言听计从的度宗,对迁都案却不予采纳。

    朕好不容易就皇位,成为这所宫殿之主,为什么要迁到偏僻的乡下呢?——他既不答应迁都,也不派遣援军到襄阳。

    我当时还是应该选英明一点的皇族才对。——事隔十年,贾似道这个时候才后悔自己当时挑了错误的人选。

    襄阳孤立无援的状态足足持续了五年之久。这是因为隔着汉水、位在北岸的樊城,与南岸大基地襄阳连成一线,联合抵御元军之攻击的缘故。南宋军极为善战,连元将军张弘范都在樊城包围战时中流箭而手肘负伤。

    “樊城与襄阳隔着汉水相互取得联系,在这个情形之下,要击溃敌人是相当困难的事。如果在汉水阻断两城的联络,较小的樊城一定能先攻陷。一旦攻陷樊城,襄阳不是如同囊中物吗?”用布裹着手肘的张弘范,对总司令兀术如此进言。

    “好,我们就放胆把大军放在汉水上试试看。”兀术接纳了这个进言。

    一旦攻打樊城,南岸的襄阳就会立刻派出援军;反之,对襄阳加以压迫,北岸樊城的援军便渡河前来。宋军如此地联系作战,使得元军焦头烂额。

    由于视水战为畏途,元军向来坐视南宋军利用汉水互通声息的状态。蒙古军确实不擅长打水战。但元军中已增加不少汉族将兵。倘若大胆地派出大量兵船到汉水之上,与南宋军放手一搏,僵持不下的战局或许有打开的可能。兀术下了这个决心。他是远征越南的兀良合台的儿子。

    元军封锁水面的结果,樊城果然被攻陷。这是1273年正月的事。樊城守将张汉英壮烈阵亡。

    “我生为宋臣,死后当然也要做宋鬼!”都统制范天顺仰天长啸后,自缢身亡。牛富、王福等樊城干部,全都于力战后投身火海完节。

    樊城被攻陷后,得不到来自南方援军的襄阳,显然已无力支撑多久。“樊城只是个小城,这里的情形却不一样……”襄阳总司令吕文焕如此呢喃。樊城可以说是支城,大部分住民都疏散到郊外,城内只有军队而已。但襄阳是个大都市,城内有许多住民。

    对蒙古的彻底抗战,必须要知道会遭受彻底的报复。这将使无数的无辜市民丧命。

    世祖忽必烈“诏谕文”适时送达。

    尔等拒守孤城,于今五年。宣力尔主,固其宜乎,然,势穷援绝,其数万生灵宜如何?

    “唯有投降一途。”吕文焕遂在降伏文书上签了名。

    同年二月,襄阳沦陷,与樊城被攻陷只相隔一个月。

    翌年末咸淳十年(1274年),贾似道遭母丧,他为了要服丧,辞去宰相之位。然而长期独裁的人物一旦不在,政治立即发生停滞现象。比任何人都感觉不方便的是皇帝度宗。度宗在这国家非常时期,依然浸淫于酒色而不顾政治。宰相不在后,他连宴会以及女人之事都一筹莫展。“立刻叫他复位,因为这是国家非常时期。”度宗如此下旨。他说的话理应会立即以诏书发布。

    对此,名叫陈著的大学博士与门下弟子联名上书谏言道:

    似道之罪行甚为明显,甚至愚夫愚妇,莫不期望将其逐出。今,天降罚于其母,乃代陛下行道。

    罪及母亲的说法,似乎有些过分。但满脑子理学的他们,对贾似道的痛恨,确实已到再也无法压抑的程度。然而度宗却不听学者们的意见。不仅如此,因酒色而健康受损的度宗,于这一年的七月死去。他的四岁儿子即位,皇太后谢氏摄政。

    面临即将与元对决的关键时刻,却以幼帝即位而由皇太后摄政。皇室对贾似道的依存度当然越来越高。

    元这一边,积极展开大举南征的总动员,并且任命史天泽和伯颜这两个人为总司令。史天泽是元朝第一个汉人宰相,他是被列为汉地四大诸侯之一的史秉直之子,被任命为南征总司令时,他已七十三岁。伯颜于父亲随富拉格汗(忽必烈之弟)西征时,在伊朗出生。富于决断力且文武双全的他,甚得忽必烈的信赖,他这时候才三十九岁。忽必烈把老成的史天泽和少壮的伯颜配成对了。

    于出发前,忽必烈叫来这两个人训勉道:“历史上能成功地取得江南的人,唯曹彬一人而已。你们千万不可胡乱杀人。如此,你们就是我的曹彬。”

    曹彬是奉宋太祖之命征讨江南、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成功地完成平定任务的人物。据传,这个人的为人极为谨严清廉。

    “遵命。”两个人都当场跪伏。

    退出后,史天泽对伯颜道:“我已老了。这次的南征对我来说,等于和自己的生命战斗。这一次的战争我没有自信打得赢,到时候大概会请你指挥全军吧?”史天泽的话果然应验,他于率领元军由襄阳南下至郢州的途上,罹病辞世。

    十月,元军进入郢州,攻克沙洋和新城两城。宋将边居谊率领三千兵力战,知道必败无疑后就投身火海自尽。麾下三千兵也全都玉碎而终。江陵各州因而全都向元归降。

    十二月,伯颜攻打阳逻堡。据守该地的南宋夏贵竟弃堡而逃回庐州。阳逻堡乃长江渡江之要冲,至此,元军终于突破长江之线了。

    从另一条路线进兵的兀术,挥军攻打鄂州(武昌)。据守该地的南宋王仪开城向元投降。如同襄阳和樊城的关系,鄂州也在阳逻堡被攻陷后无法守住。元军渡过长江,向东方一路挺进。

    南宋朝廷当然为之大大动摇。翌年改元为德佑,而安庆府于正月初就沦陷。府知事范文虎向元归降了。

    范文虎是贾似道的女婿,他接到岳父写给他的密函。

    今天大宋举全国之力亦无法阻止元军的攻击,因此应与元进行交涉,以延长社稷之命脉为首要之务。与其囿于节义而招致亡国,不如以忍辱保国,始为至忠。一旦亡国,复兴将遥不可期。只要保住国家,就依然有复兴的希望。要与元进行交涉,派遣值得信赖的人物至元的内部,才是上上之策。往年的秦桧归降金,而日后终能尽力确保宋之社稷。文虎,望汝勿以被指为秦桧第二为忤,速行向元归降,并且保持与我之间的联络……

    范文虎一下子就觉察出岳父的意向。他完全明白岳父的想法。襄阳再三央求援军时,贾似道迟迟没有答应派兵,最后却决定派出禁军。而受命以殿前指挥身份奉领禁军的,正是范文虎。

    范文虎当时就知道岳父贾似道为什么派他担任这个任务。实际上,襄阳已被弃之不顾。贾似道压根儿没有派救兵驰援的意思。但是,他不能不顾及舆论。世论着重的是原则。总之,倘若不派出援军,舆论似乎有日益沸腾的迹象。

    最好不要赶上时间,不,绝对不能赶上时间。如果赶上了,会损失原本可以不用损失的军队。

    “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贾似道在送范文虎起程时特别叮咛道。

    “愚婿明白。”范文虎看清楚周遭没有人时才压低声音答道:“愚婿一定设法不使禁军折损一兵半卒。”禁军前进得非常缓慢。

    “我们的进军速度为什么这么缓慢呢?”

    “我们不放快脚程,襄阳不是会被攻陷吗?”

    “什么?明天放假不行军?放假当然很好,可是,赶不上时间,后果不是很严重吗?”连军中将兵都对进军之缓慢觉得讶异。而范文虎对将兵说明的理由是:后续的军粮、辎重尚未抵达。

    “那就无话可说了。”没有粮食和武器的话,当然无法打仗。

    “无所事事地等待,实在无聊。我们召歌妓取乐一番吧!”范文虎果真召歌妓到军中供士兵们取乐。

    襄阳之所以迟迟未被攻陷,是因为与樊城紧密的联系,以顽强态度抵抗元军的缘故。

    但愿襄阳早日被攻陷……这是范文虎心中日夜盼望的。

    襄阳终于沦陷,禁军于是折返国都。但军中召歌妓宴游之事已成为问题,学者出身的陈宜中等人甚至要求对范文虎处刑。贾似道自然为这件事出面辩护。他早就准备好证明军粮及武器的输送迟延事情的文件。

    范文虎虽然得以免受处刑,却被降格为安庆府知事。范文虎降元是预定中的行动。

    杭州学者和学生们随之骚动起来。

    贾似道应该出阵!这个呼声成了一致的舆论。贾似道的头衔之一是“都督诸路军马”,这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地位。

    元军已渡过长江,正日益东进。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军最高统率所为何事?他人还在首都,这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吗?

    国民会有这样的想法的确难怪。贾似道遂提出了“出师表”。这是呈请皇帝核准出师的文书:内容当然不能和三国诸葛孔明的《出师表》相比。他动员各路精锐十三万,进军到芜湖。他是准备在这个地方向元提出和议的。“舆论”当然没有允许他这样做的气氛。

    “这一次要使什么样的计策好呢?”贾似道在芜湖阵中陷入沉思。他当然已经和范文虎取得联络了。